编者按:在两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温州人敢于开拓的个性以及浓厚的族情感一直流传至今,山与水的辉映,人与海的壮丽诗歌,古老文化隐隐闪光在温州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而面朝瓯江、背靠群山、坐拥楠溪江自然与人文风韵的永嘉人,在民俗特韵与戏曲声声中更是随处可见特有的情怀。
浙江在线12月4日讯(见习记者 方芳 记者 徐振帆 付培荣)温北小城永嘉,境内以绝美田园山水风光闻名的楠溪江景区流淌着几千年自然与人文;遍布在县里各处的古村落似无声诉说时光悠长;丽水古街上的灯光出古朴生活的原始印记;永昆的质朴粗犷之声唱尽生活的乐章与过往;应界坑村的永嘉乱弹更展现出数百年百姓们自娱自乐的生活画卷
乱弹 源自田园乡间的肺腑深情
“晚米饭软悠悠,红田鱼盛鹅兜,黄泥冬笋日日捞,洋房屋三层楼,漂亮姑娘坐东楼,三官爷亭好乘游”这是上世纪流传在永嘉各处的民谣,说的是永嘉西北山区应坑乡农田肥沃,民情,其实那里更是名副其实的戏曲村,村里几乎人人会唱乱弹,那圆润婉转的乱弹之腔时时回荡在这个小村的各个角落。
车子在山上盘旋许久,还未进村便已听闻此起彼伏咿呀的唱戏之声以及颇为热闹的箫声、唢呐声自各个方位传过来。村口有几个孩子聚集在一起学表演,举手投足间一招一式也是有模有样。
“我们这个村子,自从老祖把乱弹从江西带到这里后,便代代相传了下来,现在全村不管老小几乎都会唱几句。”老寿昌班的第七代传人麻福地,从9岁学唱到现在72岁,这一生几乎都与乱弹相伴,作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我这就是爱上乱弹了,唱上后心里就再放不下它。”
在永嘉的农村山区,村里一有大事儿便会邀请戏班前来唱戏。傍晚演出即将开始,村民们摇着蒲扇或裹着棉衣挤进早已满满当当的祠堂,听一曲或许已听过无数遍的《牌》、《双金硬》等经典乱弹曲目。而当遇到传统节日,春秋社祭,迎神赛会,落成典礼,族圆谱等,更是必邀请乱弹班演出助兴,这习惯多少年来相沿成习,代代相传。
笛子、板胡的乐器声响起,本地方言道白唱起,生旦净丑一一出场,声腔曲调或浑厚深沉或高昂激越乱弹演出中演员们的演绎大多夸张,夹杂着温州话和普通话的念白随处透露出一种浓郁的乡土特色。由于乱弹的正乱弹、反乱弹、滩簧三种唱腔都用真嗓演唱,艺人的声音透过略带杂音的音响扩散出来更仿佛是在劳作的田头一唱过来,散发着泥土的气息。舞台旁边坐着乐队,曲笛、箫、唢呐、管等,这些在过去叫“正吹”;板胡加三弦、月琴,这叫“正把”;还有在演出中负责指挥发令檀板和大小鼓等,相得益彰。
舞台上演员演得随性且淋漓尽致,高昂粗朴的唱腔里,几乎都是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故事。舞到处站满了人显得有些拥挤,可村民们仍是看得欢乐,还不时低声议论着剧情,充满了闲适的欣喜。
“乱弹最特别的一点,就是在于它的土。”麻福地揶揄的口气里却隐隐透着股骄傲劲儿。乱弹是真正从劳作中而来的戏剧,几乎所有剧班都会像这样长期流动于农村演出,旧时农民们在田间作业或在摇船途中还会顺口唱上几句借以自戏自娱。因此乡头田间常常满是粗犷的戏剧之声隐隐回响。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