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民俗 > 正文

吴江正式撤市并入苏州 “不限购”成房价冲刺利器2012年10月6日

类别:人文民俗 日期:2012-10-6 12:08:04 人气: 来源:

  365地产家居网 苏州消息

  2012年9月1日上午,苏州市人民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对苏州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情况进行介绍。调整内容包括:一、撤销苏州市沧浪区、平江区、金阊区,设立苏州市姑苏区 二、撤销县级吴江市,设立苏州市吴江区,以原县级吴江市的行政区域为吴江区的行政区域。吴江区人民驻滨湖街民1000号。调整后,苏州市辖5个市辖区,代管4个县级市,即姑苏区、虎丘区、吴中区、相城区、吴江区、常熟市、张家港市、昆山市、太仓市。

  近年来,苏州经济始终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趋势,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当前,苏州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从中心城区首位度不高、辐射带动能力偏弱等问题,已越来越成为了区域发展的“短板”,此次吴江的并入,在推动苏州城南发展的同时,更是城市做大做强的举措。 【

  延伸阅读:盛承懋:吴江撤市“暂不限购” 助推苏州楼市量价齐升

  “大苏州”时代 城南板块持续升温

  全国百强县排名第二的江苏省吴江市并入苏州,“大苏州”时代向我们走来。在苏州规划“南拓”的大方向下,城南板块已经逐渐成为全市重要板块,也是集金融、商务、居住为一体的高端新型CBD区域。随着南扩的规划,吴江的并入,苏州城南板块利好效应将更加明显。

  如今,在的有利规划、交通配套完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下,城南板块发生着惊人的巨变。而在此其中,城南板块的土地供应则支撑着商业和住宅项目的崛起。招商、万科、九龙仓、保利、新城、首开等大牌房企的纷纷拿地,则也注定了城南板块的不同凡响,但在同时城南板块的价格洼地则也成为了其未来发展的一个优势。尤其是越溪板块招商小石城项目详情业主社区相册样板户型视频地图、新城金郡项目详情业主社区相册样板户型视频地图等销冠楼盘的名声大噪,随着吴江的并入,大苏州效应渐显,人们关注的焦点也逐渐南移,城南片区的热度可见一斑。【

  推荐阅读:倪峻:吴江撤县设区房价变化未知 吴江楼市需静观其变

  与此同时,在土地供应的趋势中可见,城南板块的商业配套逐步完善,并且是突飞猛进之势。的有利规划下,吴中区较多的储备地块则开始供应于苏州土地市场,而这对于城南板块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住宅项目、商业项目的增多,则使得城南板块的兴旺步伐加快。从今年苏州的几场土拍来看,开发商拿地的重点已经逐步由园区向南转移,土地市场的竞争将一触即发。

  “不限购”强势争宠 “大中环”利好或掀投资热

  经过近十年的快速发展,吴江房地产市场在大浪淘沙般的市场化进程中形成了自身一些独特的特点,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的组合出台,让打大擦边球的吴江房地产市场发展异军突起。从市场整体走势到房价的起伏,从多元营销方式到商业地产的重新抬头,都激发出新的机遇与挑战。近几年,吴江楼市随全国大势,开始摆脱国家宏观调控的,呈现价格上涨、供需两旺的态势。而之前伟业迎春乐家项目详情业主社区相册样板户型视频地图、中南世纪城项目详情业主社区相册样板户型视频地图等楼盘频受苏州本地人置业所好,印证了在“大苏州”的带动效应下,吴江置业及投资烦将出现新的发展。

  吴江不限购政策将继续执行,价格相对市区普遍较低,东太湖大桥通车加上中环和轨道交通4号线的建设无疑是打破两地隔阂的重要手段,快捷准时的交通带来同城效应。交通沟通日趋便利对于周边楼盘来说无疑带来了巨大优势,居住在吴江工作在苏州更具实际意义,而关键是房价的洼地效应,驾车从松陵城区到吴中、沧浪新城不过10分钟车程,到苏州市商业中心也不到30分钟,这在地理距离上比很多苏州的楼盘距离商业中心更近,“大中环”时代的逼近吴江日益实现和苏州的无缝对接,在享有交通优越条件的吴江却在新政屡屡出台的情况下,处在“限购令”门外,这一切都预示着一个全新的吴江楼市时代的到来。

  365地产家居网苏州消息2012年9月1日上午,苏州市人民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对苏州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情况进行介绍。调整内容包括:一、撤销苏州市沧浪区、平江区、金阊区,设立苏州市姑苏区二、撤销县级吴江市,设立苏州市吴江区,以原县级吴江市的行政区域为吴江区的行政区域。吴江区人民驻滨湖街民1000号。调整后,苏州市辖5个市辖区,代管4个县级市,即姑苏区、虎丘区、吴中区、相城......

关键词:苏州房价
0
0
0
0
0
0
0
0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赞助合作: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波士顿旅行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