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岁月,苏州名字几经变迁,从4000年前的古干国到3000年前的句吴(勾吴),再到吴、阖闾大城、吴县、会稽、泰德、吴州、吴郡、平江、隆平、苏州,还有吴城、吴都、吴大城、阖闾、姑苏、吴门、东吴、吴中、吴下、东楚、长洲、茂苑、吴宫、吴苑、苏台、苏郡、中吴、阊门、金阊、苏城等别称。这其中,最常用的名称当然是“苏州”,而第一别称则莫过于“姑苏”。
在许多目中,“苏州”、“金阊”、“平江”与“沧浪”等名词历史都十分悠久。不过,就岁数而言,“姑苏”这个典雅的名字更胜一筹。
初见“姑苏”
战国初期著作已有记载
“姑苏”是个古老的词汇。市地方志办副主任陈其弟介绍,目前能见的最早文字记载是《国语》,这部典籍的《吴语》篇记载:“入其郛,焚其姑苏”,说的是越国攻入吴国,焚烧了姑苏台;《越语》篇也提到了“姑苏”一词。《国语》是战国(公元前476—前221年)初期一些熟悉历史的人,根据当时周朝王室和各诸侯国的史料,经过整理加工汇编而成。这样算来,“姑苏”一词到现在至少已叫响2400年。陈其弟认为,地名的形成应该早于文字记载,因此“姑苏”一词实际出现的时间应该更早。
到隋朝开皇九年(589年),隋军平定陈朝,当时的“吴州”改名“苏州”。“苏州”一词不过1400多年历史。
与金阊、平江、沧浪三个地名相比,“姑苏”同样更为悠久。
“姑苏”溯源
源于“姑胥”一说流传较广
关于“姑苏”一词的来历,历史上流传着许多版本。
流传较广的一个版本是:“姑苏”源于“姑胥”。成书于1900多年前的《越绝书》称:吴王“秋冬治于城中,春夏治姑胥之台”;《吴越春秋·句践伐吴》也称“丁亥入吴,焚姑胥台”,而跟《越绝书》、《吴越春秋》年代相仿的许多书上,“姑胥之台”、“姑胥台”都写作“姑苏台”,证明两者其实是一码事。
由此又引出了对“姑胥”意思的探究。对此,不少专家认为,“姑”只是发声词,无意义,“姑苏(姑胥)”就是“苏(胥)”的意思。
说到“胥”,许多人也许会想到2500多年前的苏州城“总设计师”伍子胥,以为这个字跟他有关。但根据清代中后期成书的《红兰逸乘》记载,胥的年代还要早,他是舜的时候的大臣,很有学问,精文地理,辅佐大禹治水立下大功,舜就把苏州一带册封给了胥,苏州也因此被称为了“胥”。随着时间的推移,“胥”又变成了“故胥”,后世转音为“姑胥”。
只是,“姑胥”又怎么会变成“姑苏”的呢?已退休的苏州大学历史系教授、文化学者周国荣说,“胥”字古音有二,一是“须”,其意为全、都;二是“苏”,含义也跟“苏”相同,也就是说,“胥”就等于“苏”。
“姑苏”一词出典的第二个版本是,“苏”与苏州的物产有关。明朝初年卢熊的《苏州府志》记载:“或又谓吴中鱼禾所自出,苏字兼之,故曰苏。”也就是说,当时就有人认为,“苏”的繁体字“蘇”是由草、鱼、米组成的,说明“姑苏”的名字与这里盛产的鱼、米等有关。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周生春则认为,“姑苏”的“姑”是“岵”的字,而“岵”就是山上多草木的意思;“苏”是芥草,由此推论,上古时代,姑苏(姑胥)山大约兴旺地生长着一种称做“苏”的植物,所以得名“姑苏(姑胥)”山,苏州也因此有了“姑苏(姑胥)”的别称。
多义“姑苏”
山名、姑苏台、苏州城、苏州地区
沧海桑田,几千年的悠悠岁月,不但让“姑胥”一词衍变为“姑苏”,还让“姑苏”有了更多含义。
第一个意思是指山名。如今七子山西北面的支脉就叫姑苏山(又称和合山)。“姑苏”所指的第二个意思当然是姑苏台。我市诗人、学者介绍,吴王阖闾攻打楚国时,见到了楚王的章华台,回来就在一座小山上造了姑苏台。介绍,姑苏台地点在哪里,到北宋就已经弄不清了,后世有姑苏山、灵岩山、皋峰山、胥山(今名清明山)等多种说法,但看了七子山(古称横山、踞湖山)的形势,就不难明白应该在姑苏山和七子山与之相邻的地方。姑苏台始建于阖闾十三年(公元前502年),但阖闾不崇尚奢华,因此初建的姑苏台规模不大。到他儿子夫差破越后,获得越国进贡的粗长“神木”,于是扩建姑苏台宫苑,向横山山脉中部和北部拓展,并将台移建到七子山上。这一迁移造成了台址的混淆。后来清人汪琬游横山,曾在山顶发现姑苏台土基等遗迹遗物,可知确有变动。第三个意思是指苏州城。广为流传的唐朝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 诗说:“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就是一个明证。另一位唐朝诗人杜荀鹤也在诗中写道:“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将苏州的小桥流水人家张扬于天下。《红楼梦》 第一回说:“按那石云: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有城曰阊门者,最是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也用姑苏指代苏州城。
第四个意思是苏州地区。周国荣介绍,明清时期,苏州已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文化中心,“姑苏”指代的地域也扩大到了整个地区。一个最好的是,明朝中期唐伯虎王鏊编撰苏州地方志时,明明写的是苏州府的内容,书名却叫《姑苏志》。清朝中期,擅长人物、花鸟草虫的苏州籍宫廷画家徐扬创作的《姑苏繁华图》,描绘的内容也不仅有城里,还有木渎等镇村的风情。
魅力“姑苏”
几千年沿用不衰的四个理由
“姑苏”这个名字几千年来沿用不衰。如今,除了地名使用外,还被广泛应用于店铺、产品的名称中;一些书画家落款时,也喜欢写自己是“姑苏某某”。“姑苏”一词为什么至今还这么受欢迎?周国荣对此分析,这里主要有四方面原因:
一是历史悠久。已经提到,姑苏有文字记载的时间更长,再加上文人墨客作品的和千百年来的口碑相传,许多人对“姑苏”一词堪称耳熟能详;
二是文化底蕴深厚。姑苏台既有故事性,又富传奇色彩,因而被后人牢记,并爱屋及乌,让大家记住了“姑苏”;
三是文字典雅,无论是“姑”还是“苏”,都很容易让人想到姑娘、姑母、苏醒、复苏等美好、亲情相联系的词汇;
四是蕴含着富足的意思。已经提到,“苏”与鱼、米等物产有关,这样的地方当然是好地方,历史上苏州也确实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百越民族史研究会副会长董楚平等专家,也曾在《吴越文化志》一书中称,姑苏含“令人称心的地块”的意思。
金阊、平江、沧浪、吴江的由来
金阊的历史2100多年:得名于金阊亭。据作家郑凤鸣考证后认为,金阊亭在阊门外上塘街普安桥附近,这座亭子与西汉时的苏州人朱买臣有关,是其手下为谢罪而建,至今有2100多年历史。金阊后来也一度成为苏州的别称。时期在阊门南面开辟金门,后来又出现了“金阊镇”这一地名。1955年起,阊门、金门一带开始被称为金阊区(1966年—1979年曾更名为延安区)。
平江的历史1037年:地方志专家林锡旦介绍,根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北宋开宝八年(975年)已有“平江节度使”的称号,这样算来,“平江”一词到现在有1037年历史,起初的意思是“平定江南”。到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升苏州为平江府,于是“平江”成为苏州的正式名称,南宋时期所刻苏州城区地图起名为《平江图》。元朝苏州改称平江,明初又改称苏州府,“平江”一词使用频率下降。不过清朝又出现了一条道叫平江。1955年,平江所在的区取名为平江区(1966年—1979年曾更名为东风区)。
沧浪的历史不到1000年:作为苏州的地名,时间不到1000年。北宋诗人苏舜钦庆历五年(1045年)买下一块废园,修筑了一座亭子,取名沧浪亭。1955年,沧浪亭所在的区起名为沧浪区(1966年—1979年曾更名为红旗区)。
此外,历史上,吴江大部分区域原为吴县辖境。据《吴江县志》:“吴江之名自晋唐时有之。其曰:吴江者以江属吴县故也,分置县者遂取其名。”
凡注明“来源:X(非新浪乐居)”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联系热线:-8106。
“夏你一挑 刚需购房季”看房团报名啦!
延伸阅读
苏楼市金九开局惨淡 本周末一盘加推已开盘
苏州商铺金九畅想曲 小户或成香饽饽(组图)
苏州新市区大多经济指标 将占大市50%以上
全国各地竞相建造摩天楼 看谁最高最烧钱
幸福苏州:说,我吃烤鸭;苏州说,我吃焖肉面。说,我吃拉面;苏州说,我吃大排面;天津说,我吃狗不理包子;苏州说,我吃两面黄。西安说,我吃羊肉泡馍;苏州说,我吃爆鱼面。武汉说,我吃热干面;苏州说,我吃奥灶面。。。你们有多少是汤面控? @吃遍苏州
1048苏州交通:【1048直播苏州站队】如何解决堵车难题?深圳提出一个思:提高城市停车费。按照新方案,工作地区的停车费最高可达240元/全天,比当前标准提高了4倍。此消息一经披露就引发了热议。对此,你怎么看?A,赞成,治堵就要下猛药,不然没效果;B,反对,提高收费效果有限,不能只想着把手伸向。
苏州新闻网:#早安# 童鞋们,还记得昨天的QQ登陆画面吗? 原来是深大西门天桥老奶奶的作品。老人常常会一个人坐在天桥上埋头画画,沉浸在自己绘画的世界中,每天为自己的梦想而打拼。让这世界多一分,多一分温暖,早安,各位~
中国房地产内幕:【是全球最的营销大师】①“”——一个声音到底!②“打土豪分田地”——以消费者为中心!③始终高举马列主义思想——选择代言人,选对代言人;④建立文工团:——媒介投放:集中优势兵力,打持久战!⑤“结成统一战线”——整合长尾效应!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