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梦天涯海角(01-10)·麻姑山—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01-10)·红色江西 人文南昌(01-09)·平江行:汨罗江边寻美食(01-09)·南京——秦淮河畔 六朝古都(原创)(01-08)·走过龙虎山(01-08)·中国四大古都之洛阳(01-08)·行走呼伦贝尔:收获笑容与蓝天(01-08)·祁连山的油菜花(01-07)·伦敦新年(01-07)
寒梅闹枝的场景也出现在了施大姐的缂丝作坊里
“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城中阊门,最是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红楼梦》开篇中的苏州是华贵而书卷气十足的。没有一座城市能像苏州那样对造园和传统工艺美术近乎苛刻的追求,仓廪实而知礼仪,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之后,文化和艺术的自觉会在潜意识里蔓延开来。人们津津乐道于燕闲清赏、水木。正是因为他们的文艺范儿,将苏州的造园、丝织、玉雕、核雕、文人扇等工艺提升到了至今难以逾越的高度。“苏作”代表着隽永、清雅、书卷气和绵长悠远的传承。
精雅的园子是苏州文人追活细节的高度艺术化、精致化
苏州光福镇,邓尉山上十里香雪,暗香浮动。数十万株梅花影影绰绰。窗外晓莺啼,檐下北燕归,你来我往的冬雨和懒阳是江南小镇的韵律。最宜晨间初雨,徜徉于香雪之海,观粉蕊含露,冷香袭人。无游人喧嚣之烦,得静赏落英之趣。碎玉乱琼间,有宋人画之笔意。
寒梅闹枝的场景也出现在了施大姐的缂丝作坊里。冬日的午后,她正忙着准备丝线,作坊里的光线柔和而均匀。竹制的纺线机发出“吱呀吱呀”的响声,线轴上的丝线越缠越厚,显示出蚕丝特有的温润。大小不一的三个房间、十台木制缂丝机就是这个手工作坊的全部家当了。八名缂丝女工埋头于经纬交织的丝线里,偶尔一两下踏脚棒的“吱呀”,若非老式日光灯稳流器的丝丝的电流声,这里与几百年来的场景几无二致。事实上,宋元以来,缂丝一直是皇室专享的奢华丝织品,用以制做帝后服饰、御真像、临摹名家画作。在工艺上,缂丝区别于锦,采用通经断纬的织法,而一般锦的织法皆为通经通纬法,即纬线穿通织物的整个幅面。清代时,缂丝所用的彩色纬线已经达到6000多色。因此,有着比绘画颜料更为丰富的色彩变化。缂丝临摹的名家画作中,不乏能够超越原作的。
“一寸缂丝一寸金啊!”施大姐说。缂丝一般有16道工序:落经线、牵经线、套筘、弯结、嵌后轴经、拖经面、嵌前轴经、捎经面、挑交、打翻头、箸踏脚棒、扪经面、画样、配色线、摇线、修毛头。一个熟练的缂丝工,不但要有熟练的操作技巧,更需要有一定的艺术造诣,能理解画作的色彩、构图、渲染。即便如此,一整天的工作,也只能使缂丝机上的作品换得2厘米左右的增长。而在整个苏州地区,能熟练掌握这门古老手艺的,已经不到一百人了。“很伤眼睛的,做不了几年,眼睛就花了。”她们说。
苏州核雕,方寸间的
漫长而繁缛的制作周期,让缂丝作品身价不菲。比手帕大不了多少的一件缂丝,需要一个熟练的缂丝工匠花上一个多月的时间。而大型的作品需要花2-3年才能完成。“是用来上拍卖会的,一件就好几十万呢。”她笑着说。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的缂丝和雕刻艺术的前景自不必忧,传统的接力会在这些小小的手工作坊里延续下去,并按照自己的步调传承和发展。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