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是一个有着近2500年建城史、1700年建都史的古都。同时,南京也有着数量惊人的古籍文献湮没在历史尘埃中。从2006年起,南京地方志办公室与南京出版社携手,整理搜集了33本67种文献,其中很多文献具有拓荒的意义和非常高的文献价值。昨天,记者获悉,《金陵胜迹志》、《建康古今记》、《南京·南京》、《金陵百咏·金陵杂兴·金陵杂咏·金陵百咏(外一种)》等四种古籍文献又被搜集点校出版。记者获悉,这些古籍披露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南京故事”。
石头城是朱元璋而不是孙权造
石头城位于南京城西北的清凉山后。关于现存的南京石头城,有多种说法,一说是东汉建安十六年(212),孙权在金陵邑原址石头山上筑石头城。也有说法是明代朱元璋建的。到底石头城是孙权还是朱元璋建的呢?南京出版社副社长卢海鸣博士表示,在他整理明代著名文人解缙的作品《南京》时发现,其实石头城是明代兴建的。
卢海鸣表示,石头城周长约3000米,南面开2门,东面开1门,西北因紧靠长江,故不设城门。当时,石头城为孙吴水师的总部,江泊常有上千艘船只。城内建有石头仓库,用来储存粮食、兵器等物资。以后由于长江河道逐渐西移,石头城的军事价值有所减弱。解缙在《南京》中记载,石头城是“吴孙权修理,因改曰石头城,今城于其上,甓以砖石,雄壮险固,甚得控制之胜。”
“这个记载很明确,石头城是孙权修理,但真正筑城是在明朝朱元璋期间。”卢海鸣表示。
南京方言“南京官话”是华北口音
记者发现,在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整理出来的另外一册文人李邵青的《南京》中,还披露了南京一些风土人情,以及温度湿度等细节。
最近几天,南京的最高气温一直超过30℃。那么在时期南京气温大概是多少呢?李邵青查阅了气象数据表示:“时期南京一年中最低温度为-13℃,最高温度为37℃。而且雨量12月最少,六七月最多。”
此外,对于南京话的来源民间往往莫衷一是,记者在李邵青的书中发现,老南京话在时期的地位非常高,堪比现在的普通话,称为“南京官话”,书里记载,当时南京人的风俗习惯与江苏的江南一带相同,不过性格脾气没有苏州、上海那么“温柔和顺”,而且当时南京人说的是“南京官话”,发音与江南也绝不相同,而是和华北略同。
“春牛首,秋栖霞”民谚清末诞生
俗谚“春牛首,秋栖霞”,牛首山、栖霞山是南京人春、秋两季外出游览的胜地。 “春牛首,秋栖霞”也是南京人岁时民俗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关于这一谚语的起源,南京曾有教授专门做过考证,认为是在1930年之前诞生的。卢海鸣告诉记者,在此次作家胡祥翰的文献《金陵胜迹志》中发现,这一民谚产生的时间可以上溯到清朝末年。
记者查阅这本文献,在“摄山”条目中果然发现了一段记载,这段记载是清末作家汪锡祺在《栖霞山揽胜记》中写的。汪锡祺表示:“俗有‘春牛首,秋栖霞’之谚。”这也就说明,至少在清末前,这个民谚就在南京诞生了。
南京历史上有两块“无字碑”
在民间,不少人都知道武则天的“无字碑”,但很少有人知道南京历史上也存在两块“无字碑”,到底是哪两块呢?记者在胡祥翰的文献《金陵胜迹志》中发现原来是谢安与秦桧,而且胡祥翰也作了非常有趣的点评:“谢太傅墓文无敢作者,秦桧碑文无肯作者。”
曾指挥过“淝水之战”的东晋名相谢安墓现在在浙江长兴,为何在南京会存在无字碑呢? 胡祥翰披露,其实谢安最早安葬在南京聚宝山一带,陈太建十一年(579),陈宣帝第二子叔陵为葬其生母彭氏,掘了谢安的坟墓,最后迁建到长兴。
而另外一块无字碑的主人秦桧本是江宁人, 胡祥翰也记载了秦桧墓在万历年间曾被发掘,他的后来改姓徐。而这两块无字碑,今天早已湮没无闻了。记者 成岗
■链接:
谢安无字碑
位于南京梅岗,为东晋谢安(也称谢太傅)的墓碑,“有石而无其辞,人呼为‘无字碑’”。原因是“以(谢)安之功德,难为称述,故立白碑”(选自明·顾起元《客座赘语》卷四)。所谓白碑即言碑上无字。在淝水之战中,谢安以八千之众胜前秦苻坚的百万大军,使东晋又偏安38年,也因此之故,为谢安之墓竖一通无字碑,盖“伟绩丰功不胜记也”。另一说法为谢安临终之前,问他请谁撰写碑文,他不语,也有人提到陶潜和王献之,他摇头,直到死也未确定谁写碑文,只好立无字碑了。还有一说是谢安功高盖世,褒既难,贬又不该,只好空着了。
秦桧无字碑
位于南京牧牛亭,“有其额而无其辞,卧一石草间”(选自明·顾起元《客座赘语》卷四)。秦桧66岁病死后,其家人请了不少人为其撰写碑文,由于他“如崖阱,深阻竟叵测”,“晚年太甚,数兴,而又喜谀佞,不避形迹”,(《宋史·本传》),所以没有一人为秦桧撰写碑文,于是只好立一块没有碑文的无字碑。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