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国富说:一把好的扇子离不开精致的扇骨。见月摄近日,家住高新区新升新苑的胡国富,被中国扇子文化艺术学会授予“首届中国制扇技艺大师”称号。这个在家做了数十年扇子骨的人,也成了行业大师。当记者走进这一行时才发现,原来在制扇中也有着较深的文化传承。胡国富正是以他自己的“专攻”,传承着明清以来的苏式“文人扇”。一把文人扇传承六百年苏州传统工艺中,苏扇是一个亮点。自明清以来,苏州桃花坞一带制作的折扇,一直为文人雅士所钟爱。沈周、唐伯虎、文征明、仇英都留下不少书画成扇佳作。近现代的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吴湖帆等也留下不少精彩的书画成扇。对折扇市场颇为熟悉的、市民间文艺家协会艺术研究会副秘书长韦小中告诉记者:“苏扇不同于杭扇、川扇及其他工艺扇,其用料多以竹扇骨为主,俗称‘水磨骨’,造型小巧玲珑、清秀典雅且打磨精细,手感十分舒服。扇面则用上等宣纸三套四矾,俗称‘老矾’,宜书宜画。一把普通苏式成扇,其价格是普通商品扇的几倍,甚至几十倍;而一把名家制作的扇骨,少则上千元,高则上万元。”那么,为什么一把竹骨子,价格会这么高呢?“原因很简单,它卖的是苏州的‘工’与‘巧’。我们普通人不一定了解一把苏式扇骨的文化内涵,当你走进博物馆,走进拍卖行,你会吃惊地发现古代的苏式雅扇就是艺术品,它与名人字画、玉器古玩一样有着较高的收藏价值。”胡国富告诉记者。胡国富拿出三把用香妃竹、梅鹿竹等不同材质制作的折扇让记者欣赏。给人感觉常滑润,折扇骨子扣得较紧,每根竹片整齐划一,没有一点缝隙。韦小中说:“像这种工艺水准,没有十年八年磨练是做不出来的。”
欢迎访问波士顿旅行网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