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校上下认真学习贯彻第十四次党代会,全面推进“双一流”建设之际,浙江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正迎来新一轮的战略机遇。此前,学校召开了文科发展咨询专家小组会议,并决定于4月召开浙江大学文科大会。浙江大学微信号特推出文科系列报道,本期为大家介绍的是浙大文化遗产研究院的白谦慎教授。
他,是享誉国际的学者,专注艺术研究的名师大家;他,是“一股学术”,亦是“一个学术宅男”。辞别执教18年的美国波士顿大学,毅然加盟浙大,背后有怎样的故事?在浙大的两年多时间里,他有着怎样的,又作出了怎样的贡献?带你走近浙大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白谦慎!
1978年考入大学国际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86赴美国罗格斯大学留学,1990年获比较硕士后,至耶鲁大学攻读艺术史博士,师从著名美术史家班华教授。
著有《傅山的世界:十七世纪中国书法的嬗变》、《与古为徒和娟娟发屋——关于书法经典问题的思考》、《吴大澂和他的拓工》、《白谦慎书文选》等。部分论著被翻译成日文和韩文,在日本和韩国的权威艺术史发表。2004年在美获古根汉研究大,2011年获美国国家人文基金会研究金。
白谦慎是国际知名的艺术史学者。归国前,他已在美国波士顿大学艺术史系执教18载,并于2004年获得了终身教席。多年的国外学术生涯,白谦慎享誉无数。在他活跃的晚期艺术史研究领域,白谦慎发表了大量关于书法、绘画、篆刻、中国传统艺术理论及金石学等方面的中英文论文,其学术专著《傅山的世界》更是许多人的“书柜必备”。
选择在花甲之年拥抱“人生职场的重大转变”,一段新征程,于这样一位在艺术史界极具分量和人气的学术大家而言,放弃的远不止终身教席。2015年,辞别波士顿大学,白谦慎毅然回国,加盟浙大。
“为什么您愿意告别美国波士顿大学的终身教席回国?”“很多学校都想请您回来,浙大是如何打动您的?”……回国之初,诸如此类的问题,白谦慎频频被问起。
“海归的目的很简单:利用地理的便利,收集资料,完成我的吴大澂研究;参加浙江大学艺术史学科的建设,带几个学生,为祖国的文化事业略尽绵薄。”在2016年初发表的《海归后的生活》一文中,白谦慎如是写道。
当时,白谦慎在美国的教学任务比较重,国内的学术事务却越来越繁忙。他觉得,奔走于国内外如同在两条战线上作战,不容易集中精力,将学术主战场转移到中国,或许自己能有更大的施展才华的空间。
至于为何选择浙江大学?在“浙大欢迎您”仪式上,白谦慎这样说道:“环顾中国甚至整个亚洲,浙大正处在发展艺术史学科的最佳状态和最好时机。选择浙大,除了校领导和相关单位的重视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浙大在建设艺术与考古博物馆。而博物馆是培养艺术史人才的课堂和。虽然艺术史学在中国起步较晚,但我相信它会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而顺势上扬。我也非常高兴能加入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在浙江大学的这两年多时间里,白谦慎利用其长期的教学经验及其在海外的资源,学、研究、学科建设、博物馆建设等多方面积极推动浙大艺术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并为推动浙大艺术与考古博物馆的收藏、展览、研究与教育项目积极出谋划策。
精心准备课件和教案,悉心挑选学生课后阅读材料;与学生探讨学术问题,亲切解疑答惑;带学生去博物馆,拜访私人收藏家,在现场就原作进行观摩讨论;推动浙大与海外名校合作,引荐海外学者,帮助年轻人出国访问、……白谦慎竭尽自己所能培养学生,服务学生,为学生创造益于成长成才的机会。“要为祖国的文化事业培养人才,这并不是一句空话。”白谦慎说道。
白谦慎说:“回国后学到一个新词‘一线学者’,意即还在亲自做研究的学者。对此,我当之无愧。”
回国后,年逾花甲的白谦慎依然花相当多的时间泡在图书馆和博物馆中,用铅笔手抄资料,亲力亲为。“我目前在研究晚清名宦吴大澂,很多资料是稿本,不让复印和拍照时,我就必须抄写。这事不能假手他人,因为如果不熟悉当时的背景,很容易抄错。”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中国国家图书馆、苏州图书馆……说起自己泡过的图书馆或博物馆,白谦慎如数家珍。
在美国生活了29年,熟悉不同文化的白谦慎,在谈起国内外学术生态,以及当下国内学术圈客观存在的问题时,显得有些忧虑,却也流露出笃定:“目前中国的学风比较浮躁,这是社会大的问题,不光是学术界,也不是我一个读书人就能改变的。在这种情况下,你自己要有所,学术风气越不好,你的也就越难能可贵。”
成为“一股学术”的白谦慎,更喜欢称自己是“一个学术宅男”。教学、出差等工作之余,应酬很少的他,常常“宅”在家中,徜徉于学术的世界。每天,只要时间和条件允许,白谦慎总会临帖一小时左右。书法也早已成为白谦慎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在生活中,白谦慎如同他本人写得小楷一般,儒雅、温润。在学术的世界里,白谦慎却像一个时刻拿着显微镜的人,从古观察至今,见微知著,显得洞明、犀利。
他的书法史研究常常是以小见大,一位传奇式的书法家,一块牌匾,甚至一个偏远小镇的理发店破招牌等等,都可能成为白谦慎观察中国书法史演变的微小切口。
《傅山的世界》是白谦慎影响最广的著作之一。他用13年完成了关于傅山的研究,借由这位明末清初书法家进入17世纪中国书法的嬗变之中。
什么是书法的经典?一种本不属于经典的文字书写在何种情况下才有可能成为书法的经典?“与古为徒”是吴昌硕为波士顿艺术博物馆题写的一块匾,“娟娟发屋”是重庆一个理发店的招牌。白谦慎教授借这两幅作品,思考书法的本题。
近些年来,白谦慎一直致力于吴大澂的个案研究。如同关于傅山的研究,白谦慎关于吴大澂的研究也不局限于少数个案,而是试图穷尽与主人公有关的当时时代的“秘密”。
在吴大澂身上,白谦慎看到了晚清文人文化所的现代命运。生于1835年的吴大澂,一生经历鸦片战争、太平、洋务运动和甲午战争,在他去世3年后,科举制被废止。白谦慎运用吴大澂及其时代留下的资料(涉及吴大澂、曾国藩、李鸿章、翁同龢等一大批中国传统精英),试图描述中国最后的传统文人文化。
“关于吴大澂,我志向出一本‘大书’,不在于字数,在于研究的问题。” 白谦慎说道。
部分素材来自:《海归后的生活》作者白谦慎丨《白谦慎加盟浙大》,求是新闻网,作者吴雅兰,摄影古越丨《重磅|白谦慎教授入职浙大后首度接受专访:回国后,我就是一个学术宅男》,ART一点微信号,作者林梢青丨《中国艺术史家白谦慎花甲之年入职浙大》,《浙江日报》,记者李文芳丨《白谦慎:与古为徒的世界》,《南方人物周刊》,作者邢人俨丨《白谦慎:一辈子做两个人的研究》,《羊城晚报》,记者朱绍杰、吴启东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