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民俗 > 正文

在中传承发展 泉州推动传统文化“古为今用

类别:人文民俗 日期:2017-8-17 17:30:12 人气: 来源:

  在刚刚过去的7月,泉州市县两级公共剧团和音乐厅,总计推出包括梨园、木偶、南音以及文艺晚会等演出27场次。这些演出信息预先通过号“泉州市文化生活直通车”向社会发布,只需20元左右的门票,群众就能享受高品质文化生活,感受泉州历史和文化。

  近年来,泉州市“古为今用”的态度,积极传承传统文化,搭建并提升平台,创新探索传统文化进校园等径方法,促进传统文化成为孕育现代文明的沃土,不断和丰富泉州作为全国文明城市的内涵。

  “我相信如此优秀的剧目,会让每一位观众都深深爱上戏曲,为之。”这是泉州外国语中学教师萍第一次走进剧场观看梨园戏《董生与李氏》时发出的感慨,一开始还担心看不懂的她,被传统艺术彻底征服了。

  萍从此成为戏迷,周末老爱往剧场跑。除了梨园戏,她还恋上了其他剧种,无论是在泉州木偶剧院,还是在泉州嘉礼馆,不时能看到她。

  有着全国著名“戏窝子”和“福建戏曲半壁江山”等美誉,南音、梨园、高甲、打城、木偶,共同筑起泉州靓丽的风景线,各自拥有专业剧团。泉州还有歌舞剧团和成百上千民间剧团。

  近年来,为好绚丽多姿的戏曲文化,泉州设立500万元戏曲扶持专项资金,制定激励办法,大力扶持优秀戏曲作品创作,推动了一大批精品力作涌现。

  “在传承和创新之外,我们还建立完善常态化演出机制,让群众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中,汲取营养、树立正确价值观。”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这样的传统文化发展,不仅有助于现代文明市民养成,也在更大范围推介文化泉州、文明泉州的形象和价值。每年元宵期间,泉州精品戏曲集中,引得全国各地戏迷组团来泉。以2015年元宵为例,据不完全统计,就有全国9省、市、自治区14个城市的戏迷来泉“追戏”。

  传统文化,何止是戏曲。作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起点城市、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泉州拥有国家级文保单位31处,是全国唯一拥有全部三大类联合国“人类非遗”项目的城市。今年6月底,泉州市制定出台实施方案,提出从今年起,将以“八大示范工程”为抓手,致力于创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市。

  “这样的举措,在宏观上将助推中华文化现代化,具体到泉州,对于传承历史文脉、提升人民文化素养、增强泉州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市委宣传部文教科相关负责人表示。

  8月12日,来自全市各县市区的40名中小学生分别领到了一本特殊的证书,这是由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为该馆的第18届“海交馆之友”夏令营的们特意准备的礼物。在过去四年间,这40名孩子在海交馆研究员的带领下,走进各大博物馆,寻访海丝史迹,积极参加《泉州海丝拾遗》、《多元文化之旅》、《民俗文化之旅》、《重走香瓷之》等活动,深入学习了解泉州海外交通史、多元教文化及传统民俗文化等知识。

  “自1997年海交馆首次举办海交馆之友,这已经是第18届了。”翻开厚厚的笔记本,海交馆副馆长郭育生看着泛黄的旧照片说,当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来泉考察,在海交馆连续多次召开研讨会,那年,第一届“海交馆之友”活动启动,数十名中小学生参观海丝史迹,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迪安博士合影,“当年的海交馆之友,如今已在各自岗位上为海丝泉州不遗余力努力着”。

  20年弹指一挥间,“海交馆之友”已成为海交馆的品牌活动,全市数百名中小学生经此活动了解泉州海丝历史、熟谙海丝故事,“这是实实在在的活态传承,让学生了解历史,也培养他们对泉州城市的文化自信。”郭育生说。

  博物馆,是城市的“名片”和“记忆”,也是在传承传统文化中培育现代文明的公共平台。作为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泉州拥有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泉州博物馆、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等10多个国家二级以上(含)博物馆,馆藏十分丰富。近年来,泉州市委、市持续推动区域内外博物馆的协作合作,发挥博物馆在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让博物馆文化真正融入现代生活和心灵,发挥深厚的文化滋润和反哺功效。

  元宵节邀请非遗传承人带领中小学生制作传统花灯、航海日走进古船陈列馆看古船做船模、“六一”推出印度文化盛宴体验印度古老的海娜彩绘艺术在参观古代文明的同时,博物馆举办的主题活动,也成为泉州市广大中小学生动手体验传统文化技艺,提升综合文明素养的“第二课堂”。

  文物是固态的,而文化和文明是活的。记者了解到,为让文物“活”起来,让文化走进市民,让文明根植,近年来,泉州市还积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平台等新技术,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典藏和数字化研究推广,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地方特色资源数据库建设,开展“智慧博物馆建设”。下阶段还计划通过建设传统文化VR体验馆,利用3D大屏幕、交互式的电子设备等现代数字媒介,进一步做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融交响的文章。

  推动传统文化薪火相传,让广大中小学生在传统文化中,成长为文化自信的下一代,这是泉州传统文化进校园一直努力推动的。

  从1990年开始,泉州就把南音纳入中小学音乐教育课程,连续多年举办中小学生南音演唱比赛,不少学校还邀请民间艺人来校“讲古”、表演民间曲艺、传授剪纸和木雕等技艺。更高层次,泉州艺校设立闽南戏曲等专业、泉州师范学院开设南音专业;更广范围,2015年起,全市全面开展“戏曲文化进校园”活动,在全市各县市区中小学开展传统戏曲展演上百场,全市14所中小学确定为首批“泉州市闽南文化传承学校”。

  持之以恒的努力,让“初心”走入现实。以“海丝梦想起航”为主题,100多名七八岁的孩子,以故事剧的形式,融情融景展示舞龙舞狮、火鼎公婆、拍胸舞、元宵踩街、博饼等闽南特色文化,惟妙惟肖演绎闽南习俗中过节的情境,再现了富有闽南古早味的乡土民俗这是7月初,泉州市丰泽幼儿园大班同学送上的毕业会演。“这是闽南文化之幸,孩子之幸,家长之幸。这些传统文化所传递的正能量,将融入孩子们五彩的记忆,培养起他们孝敬父母、团结互助等优秀品质。”一名看完演出的家长有感而发。该园园长何玉珊说,汇报演出只是之一。如今的校园,围绕文化传承,泉州名胜古迹的剪影展示随处可见。在每个班级,“民间文化区”还展示着包括民居、戏曲、剪纸、童谣等闽南文化。“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认知了传统文化”

  市教育局相关人士表示,随着《泉州方言词典》《泉州闽南文化校本系列教材》进入编纂,用于中小学课外学习的《泉州市中小学普及传承闽南文化系列丛书》以及《泉州地情系列丛书》的出版,以闽南民系、方言、民俗、名胜、建筑、雕艺、先贤、民间戏曲、民间等为主要内容,泉州市幼儿园、小学、中学、职业院校、高等院校阶梯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体系逐渐建立完善,未来将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互促共荣中发挥更大作用。(记者林书修 颜雅婷)

  推荐:

  

0
0
0
0
0
0
0
0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赞助合作: log日志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波士顿旅行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