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5日,我有幸作为一名志愿者参加了“北国风情”交流项目座谈会。在会上,两岸学子就与的医学教育与医疗卫生等话题进行深入沟通。求同存异、包容的融洽氛围贯彻始终。对医学相似的热忱不仅拉近了两岸青年的距离,同时搭建起了两岸交流的桥梁,我深感受益良多。
作为此次座谈会的“东道主”,我院志愿者们各有侧重、率先发言,许博文学长介绍了我院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形式,刘远达学长展示了我院对学生科研兴趣的培养和科研能力的锻炼,杨予学姐浅谈我院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我主要负责介绍学制与课程设计,刘悦泽学长则介绍了我院“重视对外交流”的人才培养模式。从医学生誓言到正确处理医患关系,从“5+3”模式到我院兼职班主任制度,从国内外夏令营乃至校际间的深入交流……我院医学培养模式的全方位面貌被浓缩在了短短的十几分钟内,呈现在了来自的小伙伴们的面前。我们展现着白医人的风采,同时也十分期待来自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同龄人的声音。
同学的表现让人刮目相看,来自阳明大学的同学向我们分享了他医学专业的第一堂课——医学人文导论。他说:“第一节课,老师要我们考虑三个问题,第一是怎样面对医生这一角色,第二是怎么对待患者,第三是怎么对待患者的家属。这三个问题将伴随着每一位医生的职业生涯。”学生在课堂上对“医生该不该协助执行死刑”、“克隆人研究化”等话题进行辩论,在激烈的思想碰撞中,逐步明确医生职业与医学伦理之间的模糊界限。他们以病人为师,采访大肠癌病人从确诊到治愈的心历程;他们参与“轮椅志工队”,体验临终关怀,从医疗卫生角度探讨社会高龄化的种种对策……同学们极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对医学哲学的透彻思考令我自叹弗如并颇有些动容,的医学人文教育的规范化于此也可见一斑。
在交流中,我们渐渐感受到和在医学教育和医疗卫生领域存在的诸多不同。的医学专业分科细致,甚至于在本科阶段就将“老年人长期照顾”设立为一个的专业方向;而的医学本科教育则以通识教育为主,将与医疗相关的知识全部授予学生,在硕士阶段再进一步细致分科,定向培养。在医疗保险制度的问题上,的二代健保刚刚兴起,付健保费后每次看病只需交大约五百新台币挂号费,并额外缴纳少量的治疗费用,报销比例较高;的医疗保险则分为省医保、市医保、城镇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医疗保险,缴费金额不一样,报销比例也不一致。慢性病无上限的报销无形之中加重了某些地区医疗机构的负担,采用的是总额制来进行对其进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病历记载方式已经被电子病历所取代,在,一张小小的社保卡就能在所有的医院调出患者全部的就诊记录;而在,考虑到各级医院的医疗水平差异与患者隐私权的保障等问题,电子病历仅在医院内部共享,尚不能在全国范围内流通。医患关系作为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我们交流的重点之一,的同学们表示,近些年也存在恶性伤医事件,其中急诊尤甚。同样到医生人身健康还有“过劳死”。在,医生的不受劳基法,没有劳动工时的,每周平均工时可110小时。同时,在交流中,我们做了一些小小的“现场调研”,并发现很多有趣的事实:群众对中医的信任度较高,他们虽然没有的中医医院,但大多数医院都设立中医科或附属的中医诊所,虽然有中医医院,但对中医的接受度明显不如;医院中内外妇儿急诊等科室往往医生稀缺,而的内外妇科作为热门科室,青年才俊人才济济;的医学教育为全英教育,但职业考试中语言类型为中文,虽然重视医学生的英语教育,但授课还是以中文为主……
短短的三个小时很快过去,我想我永远也不会忘记这个闷热的下午,来自海峡两岸青年们因为对医学的热忱而齐聚一堂,认真地聆听,亲切地交流,连接两岸的桥梁于无声处架起,无形的纽带已然将我们的心紧紧相连。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推荐: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