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民俗 > 正文

追溯人文初祖:大型史诗纪录片《黄帝》解说词1-6集值得收藏

类别:人文民俗 日期:2018-5-6 11:13:29 人气: 来源:

  本片由《出世》、《北融》、《南合》、《治世》、《寻道》、《》六集组成,展现了人文始祖黄帝的历史篇章。《黄帝》的拍摄历时半年、走遍全国40余省、学术及社会近百位名人,运用大量的史实资料与艺术再现相结合,把蕴藏在陕西黄帝陵背后的历史、文化以及黄帝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展现在观众面前。通过黄河、长江流域的考古发现和专家论述,结合自然科学的研究结果,同时结合动画、再现、后期合成技术,全景式深入展现在黄帝时代,中华文明诞生之时的情形,并在五千年文明的追述回望中,刻画出那些影响后世和谐思想的智慧。

  黄帝之时,炎帝的影响和开始衰落。各个部落趁机作乱,相互混战,百姓因此遭殃,而炎帝却没有能力平息战乱。于是,黄帝站出来平定四方、安抚百姓、发展农耕,许多部落前来归顺。炎帝不满,炎黄二帝因此在阪泉大战,以黄帝获胜而告终。

  这是一个怎样的群体,今天的人们,谁也不知道他们真实的生活状态,那是一个多么神奇的年代,更没有人了解当时完整的情景。但循着文明进程的脚步,人们在疑惑、欣喜的交替往复中,依然能触碰到曾经真实的片段,和先祖们曾经真实的体温。

  在那个相对封闭的时空中,从一开始,这三大集团就依托黄河、长江等水系,不断地创造着属于自己的文化。今天的人们大多认为,黄帝统领的华夏部族主要生活在黄河中上游地区,就是今天的陕西、河南等地;而蚩尤的九黎族部落在黄河中下游地区,今天的山西、山东等地。这个距离在史前时代是交流的巨大阻碍。

  ,同样是人类文明诞生与发展的动力。在中国很多古典典籍中都有这样一句话:黄帝作井。认为黄帝是最早带领百姓挖凿水井的人。井的出现,不但了备受干旱的史前百姓,而且,对于中华文明的诞生来说,更是影响深远,意味深长。上世纪中叶,考古学家在距离山西省襄汾县不远的陶寺村发现了一处面积达到了280万平方米的史前遗迹。追溯其年代,最少可到4300年前。考古学家们在这个遗址中发现的文明迹象让人确信,中国这个古老国度的诞生,远溯到5000年前的黄帝时代绝非空想。

  虽然,黄帝是不是水井的最早发明者至今无法,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水井在黄帝时代已经出现并渐渐普及。水井不但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新的抗旱手段,而且,由此诞生了一种土地管理手段,井田。宋代的史学家郑樵认为,开创设立井田的人就是黄帝。黄帝把围绕水井平均划分出的土地分给八家耕种,不但避免了因分配不均而引起的争端。而且,邻里之间存亡相守,互相扶持,相互通婚,形成了性情可亲的淳朴民风。井田,大概是中华大地上最早出现的一种社会治理手段,直到今天,我们经常使用井井有条这个成语,以形容某人做事有条理,有。

  因此,千百年后,中国的周王朝继续沿用了围绕水井划分土地的方法,这就是著名的井田制,据说,周王朝的建立者还是黄帝的嫡系后人。殷商王朝比周王朝更古老,那时出现的甲骨文中就有了井字,它大概是甲骨文中最形象、最容易识别的字之一,3000年来它都没有改变。

  相传,统一各部的黄帝,为求天地之道,特亲临此山,向隐居于此的智者广成子请教。在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庄子》中,有这样的记载:黄帝立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闻广成子在崆峒山上,故往见之。这里的黄帝问道处,也在种种传说的熏染中,散发着旷古的浪漫。

  相传,黄帝组织了官进行观测,并进行记录和研究。当时的人们,已经试图将年、月、日等计时单位进行编排,以便记录和计算较长的时间序列,泽被后世叫做历法。5000多年前,温饱问题始终是摆在先祖们面前的头等大事。随着生产方式由游牧转向农耕,制定历法尤其显得重要,它是指导农耕的关键。即使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如果不按历法耕种也不可能收获粮食,远古时期更不能例外。可以推测,制定历法应该是古时人们探寻之道的首要步骤。

  1976年8月,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家来到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调研,在一位老乡家暂住时,无意中发现这家人所用的历法和现在的公历大不相同。从老乡那里得知,这是从祖先那里传下来的《彝族十月太阳历》。当《十月太阳历》的发现被公之于众时,引起了人类历家的关注。经研究,古代彝族的《十月太阳历》可能始于10000年前,比古巴比伦、古埃及、墨西哥及印度的《太阴历》都要先进。这个历法能简明计算日、月,并准确区分季节变化,有些甚至都优于现行公历。史学界研究发现,5000多年前,彝族也是黄帝部族的一支。因此,黄帝时代的历法,应该和《十月太阳历》,有着极为近似或是互通的微妙关联。通过对日月运行规律的观察总结,具备历法思想和初步实践的黄帝时代,令后人充满想象。

  相传,为了给历法创建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黄帝命羲和观测太阳的运行,令常仪观察月亮的阴晴圆缺,臾区观察星宿的运行规律。这些观测结果,还需要加以归类计算。据说,古人又从音律中受到,开始了算学,隶首承担了这个角色。黄帝的史官大挠,发明甲子记日。甲子,也就是后来的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甲子一周是六十,可以连续不断地计算时日。

  最终,在黄帝的授命下,一位叫容成的智者,将各部族的历法进行调整,建立了一种全新的历法。他将一次月圆周期称为月,同时设置闰月,以调节、对应一个太阳回归年的,这就是史料所载的调历。然而,有关黄帝时代的历法,我们现在仍然没有找到直接的。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古人为了寻找到自然运行的规律,应该做过许多思索与实践。

  2004年5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专家在山西襄汾的陶寺遗址考察时,发现了一个世界上最早的观象台。该观象台呈半圆形平台,中心是观测点,沿东南至东北方向,立有13根夯土柱子,形成了12道缝隙,观测点处在半圆形平台中心。在观测点上,透过缝隙可以看到太阳从东方升起的那一刻。如果观测到出升的太阳正处在缝隙正中,则是陶寺历法中某一特定日子。考古学家根据遗址复原了这一观象台,1号缝尚未发现观测功能。从2号缝往北至12号缝,恰好观测到上半年太阳的运行,时间由冬至到夏至。从北往南又可观测到下半年的时节,一年内共可观测到20个时节,即一年有二十个节气。

  从距今10000多年的《十月太阳历》,到距今4100多年的陶寺古观象台,历法的传承和发展,在中华大地上从未间断。位居其中的黄帝时代,虽尚无直接考古,但其具备相对完善的历法思想,绝不是。

  相传,黄帝不仅让他的臣子们观测,还要求他们观察花草、树木、水等周围一切自然现象。他们把产生并孕育生命的神奇自然称为天,认为人做任何事都应该循乎自然的天行事,这一思想被后世称作天人合一。

  这是一个界文明史上绝无仅有的人文景象,今天的人们,祭拜着以黄帝为代表的先祖,万众一心的磁力,却源于5000多年前,源于那个传说中的黄帝时代。这片山丘,古称釜山。相传黄帝、炎帝、蚩尤携众部落首领,在此会盟,制定了古称合符的。华夏部落联盟,由此诞生。早期国家和的雏形,和包容的境界一起,成为了中华文明强有力的体。这也使黄帝为代表的那个时代,站在了中华文明坐标的起始点上。从这一刻起,闪烁在中华大地上的文明之光,开始汇集成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交融、学习、互助、创新,成为闪烁在那段文明初创时期里,最温暖的光泽。

  我们可以想象,这位教人盖房的建筑师,来自炎帝部落;这位给其他部族演示取火方式的年轻人,应该来自燧人氏的部落。类似的场景,在5000多年前的那段历史时空里,一定不止一次的上演过。因为,如果缺失了这段令人充满想象的历史阶段,中华文明,便不可能在短短的1000多年后,经尧舜禹、夏商周,迅速成熟。更不可能在春秋战国时期,一个个脱胎于黄帝时代智慧核心的伟大思想,横空出世,恩泽千秋。

  以黄帝为代表的那个时代,是中华文明的源起,更是一段真实上演的传奇。有华人的地方,大多都有经营这类器物的市场或是店铺。中国人对玉器的喜爱,由来已久。内敛、谦逊的隐喻象征,始终散发着中国万年玉文化既亲和又神秘的魔力。

  这件镂刻着龙纹的汉代玉璧,与早期用来祭天的玉璧不同,更多地采用了浮雕、透雕工艺。在这件玉璧的上下两端,分别刻着长、乐二字。故后人谓之长乐玉璧。

  从甘肃的大地湾遗址到山东的大汶口遗址,从陕西的姜寨遗址到辽西、一代的红山遗址,充分说明黄帝时代的先民,不但掌握了初步的建城与技巧,而且还能广泛地运用于实践。在逐渐成熟的建城规制导引下,一座座初具规模的城市,遍布中华大地。

  在这些陶器的底部,大多都留有这样的经纬线条,应该是当年承托陶器的纺织物留下的。结合其它考古发现,专家认定,那个时代的先祖,一定掌握了纺织,虽然缺少完整的文物,但这件汉代文物足以说明,如果没有远古先民最初的发明创造,后辈子孙的传承实践,

  

0
0
0
0
0
0
0
0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赞助合作: log日志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波士顿旅行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