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是中华民族敬仰的人文始祖。如同亚当、夏娃创造文明一样,伏羲、女娲点燃了中华文明薪火,对中华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伏羲因其在中华文明史的巨大贡献,千百年来被尊称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受到了中华儿女的称赞和共同敬仰。
伏羲氏是我国远古时代一位杰出的部落首领,风姓。伏羲又称庖牺、包羲、孢羲、宓羲、庖犧等。西晋史学家皇甫谧的《帝王世纪》载:“太昊帝庖牺氏,风姓也。母曰华胥。燧人之世,有巨人迹,出于雷泽,华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牺,长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燧人氏后,庖牺氏代之,继天而王,首德于木,百王为先。”
据史料记载,8000多年前的伏羲之前,“人民至质朴,卧者居居,坐者干干,群居聚处,知其母不识其父。至宓牺时,人民颇文,知欲诈愚,勇欲恐怯,强欲凌弱,众欲暴寡。”(《论衡•齐世篇》)伏羲结合当时先民们的生产生活状况,创画、编结网罟、教人以渔、始兴嫁娶、制造乐器……用文火,引导先民摆脱了茹毛饮血、巢穴群居、鸿蒙未启的原始状态,跨入了文明社会阶段。
《遁甲开山图》和《补史记•三皇本记》等中记载,伏羲氏之后,女娲代立。女娲氏没,大庭氏有天下。“次有柏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混沌氏、昊英氏、有巢氏、葛天氏、阴康氏、朱襄氏、无怀氏凡十五代,皆袭庖牺氏之号”。史料和现有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伏羲文化遗迹说明,伏羲不仅代表个体,更代表一个时代。处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的时期,旧石器向新石器过渡的时代。伏羲部族在成纪(今天水)产生发展壮大后,为了使本部族有更大的生活空间,使生产有进一步的发展,伏羲及他们的继承者,带领一部分先民不断地探寻、迁徙,足迹遍布黄河流域、淮河平原、四川盆地、华东地区和云贵高原。
伏羲部族在迁徙的过程中把生产劳动技术、日常生活经验、社会管理办法、文明的措施不断发扬广大,并汲取各地先进的经验和做法,传承和发扬了伏羲开创的远古文明,推动了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向前发展,为我国人类早期社会摆脱蒙昧跨入文明阶段作出了重大贡献,开创了中华文明的先河。使中华文明薪火相传,源远流长。伏羲的“开天明道”之功,奠定了几千年中华文明繁荣昌盛的根基,伏羲氏得到了子孙世代,被尊称为“人祖”、“人”、“人皇”、“羲皇”,成为中华民族共同敬仰的“人文始祖”。
以伏羲氏为代表的远古先民们,在长期的和治世斗争中,创造了亘古常新的伏羲文化。而伏羲文化精深的内涵,在许多典籍中都有记载。唐代历史学家司马贞的《补史记•三皇本记》中载:伏羲氏“仰则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旁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画,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之情,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于是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结网罟以教佃渔,故曰宓牺氏,养以庖厨,故曰庖牺。有龙瑞,以龙记官,号曰龙师。作三十五弦之瑟。”这对伏羲文化的内涵和核心内容作了清晰丰富的描述。
在社会经济方面,伏羲结网罟、养,人们结绳织网,从事渔猎,使原始先民由自然采集生活转变到农耕和狩猎时代,促进了原始畜牧业生产的发展。
在制度方面,伏羲立九部,设六佐,以龙记官,实现了人类社会最初的社会管理制度,开始了社会分工。
在日常生活方面,伏羲制嫁娶,以俪皮为礼,使人类由原始群婚杂居向夫妻家庭制度转移;作历度,定节气,总结了人们对自然的最初认识,形成了四季八节的中国历法基石;制琴瑟,作乐曲,使中国礼乐之邦文明初露;尝百药,制九针,开创了中华医药研究和针灸之先河。
在思想观念方面,伏羲画,立占卜筮术,形成了中华哲学发展衍变的一条文化主脉;造书契,代结绳之政,实现了中华民族认识的大飞跃,了中华文字的起源。
伏羲氏在中华民族追求文明和进步的进程中,具有奠基和启蒙之功。可以说,伏羲是中华民族早期文明的创始人,是渔、牧、农业生产的先行者,是中华民族起源时期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及的奠基者。伏羲的活动,充满了创造、奉献、和合,从身体力行到抽象思维,从蛇图腾到象征中华民族的龙图腾,从具体实践到现象概括,从单一部族到多民族大融合,伏羲作为“有圣德”的民族和创世英雄,作为“有大智”的思考者和发明创造者,作为各民族团结协作、寻存与发展的历史象征,对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和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中,伏羲文化始终是本源文化,因其固有的创造性和实践性,兼容并蓄的人文和认识世界的科学性,又使之具有强烈的多民族文化的认同性和强大的发展生命力。
天水市是人文始祖伏羲的诞生地,素有“羲皇故里”之称,是中华古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渭水》记载:“故渎东经成纪县,故帝太皞庖牺所生之处也。”
天水是以伏羲为代表的中华先民长期生活的主要地域。境内及周围分布着众多与伏羲、女娲有关的人文遗址、遗迹。有距今8300至4800年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存大地湾遗址、师赵村古遗址等一批先民生产生活的古遗址;有始建于明成化年间,专用于伏羲祭祀,现存全国最大的祭祀——伏羲庙;有伏羲画卦的卦台山;有女娲祠、羲皇故里的砖刻、牌坊、白蛇匾等古遗迹;有风沟、风谷、风台等与伏羲“风姓”有关的地名。这些都是十分珍贵的人文遗址和实物。充分佐证了伏羲画、结网罟、取火种、兴嫁娶、制历法、创乐器、造书契等许多发明创造的可能性,进一步印证了唐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记》、南宋罗泌《史》等古籍记载中有关伏羲生于成纪、长于成纪的论述。也进一步说明甘肃天水是中华古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为进一步团结和组织国内外热心伏羲文化的团体和个人,深入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伏羲文化研究,探索中国古代文明的源头,天水市发起成立了——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将全国数十家社科院、博物馆和综合大学,以及数百名专家、学者凝聚在一起,推动了伏羲文化的研究。1992、1995、2001、2003、2005年先后在天水召开了学者参与的伏羲文化研讨会,产生了大量的,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史前文化研究。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天水作为“羲皇故里”,已成为瞻拜“人文始祖”伏羲的圣地。伏羲文化的研究、开发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思,产生了一批重要的学术,天水已成为全国研究伏羲文化的中心。伏羲文化所具有的创造、奉献、和合,在与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时代的结合中,呈现出新的生命力。伏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头,成为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文化纽带,呈现出更为广阔的前景。天水太昊伏羲祭典荣列2006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伏羲文化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深刻的现实意义。从历史学的角度看,随着“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完成和夏商周年表的正式公布,“三皇”文化的研究将日益突出,中华文明史的较为确切的年表将会从公元前2070年推向更早的年代。而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在天水境内发现的大地湾文化遗址,与有关伏羲氏族的传说故事及史料记载有着种种吻合,成为最终揭开中华文明本源之谜的有利条件。可以说,通过对伏羲及伏羲文化的深入研究,将把中华文明史推向更早的年代,中华文明史可能是8000——10000年。从源流史的角度看,有利于进一步探究中华文明的源流发展过程,特别是龙文化的起源、和发展轨迹。伏羲文化所体现的哲学思维、科学、人文和创造,对于今天我们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对于、揭露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伏羲文化的民族本源性和的广泛性,对于提高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内聚力,团结华人,积极支持和参与国家建设,促进祖国和平统一,进一步扩大对外文化交流,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伏羲文化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时代是进步的,文化是不断发展的。伏羲文化正以其固有的创造性和实践性,以其兼容并蓄的人文和认识世界的科学,着一批又一批龙的传人投身祖国的建设发展,投身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