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运河项目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目录,我很高兴,希望我34年收集整理的运河文化资料,能尽快整理出版,为运河文化出份力。为收集、抢救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34年来,赵中田跑遍了长江以北大运河沿岸的数千个村庄,行程几十万公里,采访了数以万计的民间老人,收集抢救了300多万字的大运河民俗文化资料。
聊城齐鲁网讯(阳谷台 魏海涛) “中国大运河项目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目录,我很高兴,希望我34年收集整理的运河文化资料,能尽快整理出版,为运河文化出份力。”6月24日,聊城市阳谷县阿城镇赵店村的赵中田说。
为收集、抢救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34年来,赵中田跑遍了长江以北大运河沿岸的数千个村庄,行程几十万公里,采访了数以万计的民间老人,收集抢救了300多万字的大运河民俗文化资料。这些资料,有十几个项目可以申请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1980年,赵中田高中毕业后回家务农,并在晚上伏案搞文学创作。母亲对他说:“我会唱的200多首民歌、民谣足够你出书的了,你甭在灯下瞎编了。”母亲的一句话,改变了赵中田的人生,从此,他开始沿大运河两岸收集歌谣、游戏、欲望情夜俗语,这条一走,就是34年。
赵中田家庭的经济来源全靠5亩农田,每次出门,他都是自带干粮。他曾经因为费花光而乞讨,因为吃变质的馒头而病倒在他乡现年仅54岁的赵中田,干瘦,头发掉了三分之一。
2005年,赵中田的母亲卧病在床,但她一想起民谣,就地下床,拄着双拐去说给赵中田听。20米的,中间要休息4、5次。
“那年4月,母亲带着不舍离开了我。临终前嘱托我:再难也要把这条走下去!”谈起此事,赵中田的声音仍有些哽咽。
这几年,赵中田总是怀揣着父母的遗像外出采风。每年清明节,赵中田总是把浸透着自己大量心血的手稿,摆在父母坟前祭奠。
经过多年的奔波,赵中田采集了300多万字的运河民俗资料。从2003年起,他开始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
经过几年的努力,他把采集到的民俗资料分为7大类:审美民俗、人生民俗、天时民俗等。其中,审美民俗共计200万字,又分为民间歌谣、民间方言俗语及民间游戏等五种,民间歌谣有1600余首,包括生活歌谣、歌谣、劳动歌谣、爱情歌谣等,这些歌谣生动地反映了运河山东段两岸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再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社会面貌;民间方言俗语有2600多条,反映了鲁西运河两岸的民俗民风;民间游戏有218项,包括健身、益德、益智游戏等,其中仅地头棋,就有40多种,反映了运河沿岸农村孩子们多姿多彩的乡村生活,充满了童真与野趣。
经有关专家评估,赵中田的这些“田野调查”资料具有巨大的历史文化价值,这其中,至少有十几项可以申报国家级甚至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清代“地头棋”之一的“二十四子捉王伦”,就是当年乾隆为消灭民间反清王伦而组织颁布的,既有时代印迹,又有一定的娱乐价值,至今已很难见到。
谈起自己的这些“宝贝”,赵中田紧皱着的眉头微微舒展:“省民俗学会原会长李万朋等许多专家学者,都对这些歌谣给予了很高评价,认为它们丰厚俗真、洗尽铅华,不仅具有很高的审美和学术价值,还将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赵中田有许多遗憾。为自己收集的文化资料,避免被时间和,应尽快把它们结集出版,推向社会。可他没有钱,经过多年奔走求援,也收效不大,目前只出版了《运河谜遥》、《阿城文化》两本书。
2006年,韩日文化交流协会常任理事长郑秀雄来华访问,当得知赵中田的事迹后表现出浓厚兴趣,专门来到赵中田家中考察,表示要把他整理的资料在韩国出版,费用全由郑秀雄来承担,并送给赵中田2万美金。赵中田婉言了:“我们自己的文化就应该落根在中国,然后再发扬全世界。”
赵中田的另一大遗憾是,随着老人们的去世,一些民俗文化就此失传。赵中田曾经从“打花相行”的代表吴子陵老人那里“偷艺”,偷学了几十首民谣,随着老人的去世,一些民谣也失传了。会原汁原味唱“夯歌”的两位老人也去世了。赵中田说:“我恨不能把自己分成两个人用,把这些宝贵的资料抢救下来!我将继续走大运河,不为别的,只为把中华民族的记忆延续”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