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其他熙熙攘攘的苏州园林景点相比,定慧寺巷双塔无疑是寂寞的。
身处在古城内繁华的中心,站在凤凰街上,看到的始终是车来车往、灯红酒绿。不过,奇怪的是,一拐弯进慧寺巷,总觉得一股儒雅扑面而来。然后,的气息在身后渐渐淡出,哪怕是商肆,也是笔墨纸砚字画珍玩,还有那么可爱的油条大饼摊和古朴的藏书羊肉馆。
双塔,就在这条巷子的中间。
相隔不到20米,两座瘦削的塔并肩而立。这是宋代的遗物,一座是功德塔,一座是舍利塔,两座塔一模一样,像是双生兄弟。所以,也有人叫兄弟塔。建筑学家认为这个塔很神奇。因为两座紧挨着的塔,对于地基的要求很高,宋代的时候能掌握如此的技术是了不得的。更神奇的是塔尖,这个学名叫塔刹的东西据说是生铁铸成,每个足有五吨重。换到现在,一个吊机能完成的活,古人是怎么干的呢?有人认为,是边上建了土坡牵上去的。但是实地看看就知道,当时大殿都在,哪里有地方建土坡?架起梯子放上去?这个梯子得多承重,又要多大的力士才能扛上去呢?
这些都是谜。
多数苏州人乐意将双塔比喻成两支笔。千年以降,苏州人读书是出了名的,以至于状元成了一种特产。在苏州人看来,这个双塔就是苏州人文风浓郁的一种表征。的确,身处这样一个小巷里,实在无法不沾染几分文气。定慧寺巷,当然有定慧寺。定慧寺出名的倒不是,而是苏东坡。
苏东坡和苏州,听上去就像是天然要联系在一起的。不过,天地,这位大胡子是真没在苏州做过官。只是,在杭州上任的苏大胡子,隔三差五要到苏州来晃上一阵子。每次来,他都要住在双塔这边的定慧寺。后来,寺里的索性在边上给他设了个单间,专供大胡子入住。这个地方后来有个地名,就叫苏公弄。当时的苏州知府是谁我不知道,但是估计这位仁兄也挺郁闷的。兄弟城市的平级领导一天到晚跑到自家地盘休息,外带游山玩水。这算神马事啊!当然,这样的事情也就只有在对文人极度宽容的宋代才会出现,换到明清,御史们也不用那么忙翻查苏东坡诗集搞乌台诗案了,直接一个玩忽职守就能让大胡子回眉山去种田。定慧寺不出名的也很了得。大胡子被贬去吃荔枝的时候,寺里的居然千山万水去惠州看他。要知道古代的南方可不是现在的南海边那个圈圈。所谓的蛮荒之地,说的就是那里。去那边,在当时绝对是冒着生命的。但是说,这是我的弟兄,不去看看太不够意思了。等到见了面,苏大胡子得一塌糊涂,临别时反复问要点什么。要知道贬官归贬官,大胡子还是文坛,一手好字一笔好画,更有一肚皮的好诗。可是不要。最后,大胡子只能自己把陶渊明的归去来辞抄了一遍当谢礼。但就这谢礼,在中居然放到了陶渊明故居去了。他认为这个东西在那里才合适。后来,苏州著名地方长官况钟先生,特地去弄了一份拓片过来,刻在定慧寺墙上以志纪念。
话到这儿,有人说,你写双塔拉拉杂杂搞了那么多苏大胡子和干吗?
嘿!双塔两支笔,苏大胡子那支不必说。这位重情重义,超然物外的大,不就是另外那一支吗?(责编:徐兰)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