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相关间谍案频发。每个时期的间谍案都有各自的特点,但是又有其共性,如性,这个共性就注定了与美国、中国有纠缠不清的关系。
■2015年5月16日,美国警方运用“钓鱼执法”手段,对36岁的教授张浩进行,随后,相关部门以“经济间谍罪”起诉6名中国,他们窃取美国安华高科技(Avago )和Skyworks在无线电频率滤波技术方面的商业机密(包括秘方、源代码、规格、展示、设计方案及其他材料)。
无线电频率滤波技术的价值潜力怎么算?以国产千元4G手机来看,每部手机约包含30颗滤波器芯片,这些芯片如果共值40元,则市场总容量在400亿元以上。
■2015年5月21日,被美国司法部向中国提供美国企业的超导技术“秘密”的美国天普大学物理系主任、世界知名超导专家郗小星出庭受审。郗小星长期从事氧化物和镚化物薄膜的材料物理研究,是二镚化镁超导薄膜技术领域的领军人物。美方检察官援引他们截获的电子邮件指称,郗小星还提出帮助中方实体建造一座世界水平的超导薄膜实验室。
■2012年,Vanchip(唯捷创芯)总经理向上,被从RF Micro Devices公司(简称RFMD,2014年RFMD已经与TriQuint合并成立新公司Qorvo)窃取商业机密和建立竞争性企业。2015年6月,向上已经同意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地方法院签订协议。前RFMD的设计工程师杜晓航,本案的共同被告,其案件仍在审理过程中。
功率放大器,应用于2G,3G,4G手机及数据卡产品,是手机除基带/收发芯片外最重要、最关键的核心芯片。2013年Vanchip的销售额达到5700万美元,进入中国前30大
■2008年12月5日,中国大型电子元器件分销商驰创电子的创始人、董事长吴振洲应邀出席美国耶鲁CEO峰会,在抵达机场准备转机波士顿时,被一排荷枪实弹的联邦调查局FBI特工及移民局官员并以“违反出口管制”等被,从此这位具有数学、历史、社会学专业背景的半导体分销商失去。吴振洲原本在2011年1月被判处97个月,后在2013年9月12日联邦调查局宣布因17项中的2项不成立减轻为84个月有期徒刑。所以目前仍在服刑中。
■2001年11月,两名华裔科学家因涉嫌偷窃美国硅谷SUN、全美达、NEC及Trident四家公司的计算机集成电技术在美国,两人,后被判处一年。
■2014年8月,联发科其三名离职资深工程师涉嫌与合作厂商晨星半导体职员勾串(联发科与晨星于2012年宣布合并),将“鳍式场效电晶体”(FinFET)等25项手机芯片机密资料,交付商鑫泽数码公司运用,而方面害怕这些机密资料流向内地,因此十分重视。
■2003年12月,台积电针对中芯国际提起了一系列法律诉讼,后者以雇用台积电前员工的方式来窃取技术专利。台积电声称,中芯国际于2000年在上海雇用约180位前台积电员工,并要求新员工从台积电带来关于建立铸造厂、制造晶片和进行其它设计的文件。台积电主要诉中芯国际部分0.18微米芯片和极少数的0.13微米芯片侵权。最终,中芯国际与台积电达成赔偿协议:2亿美元赔偿金、10%的公司股权,加上创始人张汝京的离职。
据悉,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曾经发布过针对中国高科技产品出口的,简称“ChinaRule”,用于对中国高科技半导体产品出口。深圳和一些著名的元器件分销商都被列入。可以看出美国在半导体领域正在强化的贸易主义。从以上的案例来看,
产业的大跨步,到通信产业的突飞猛进,这些都是中国十分重视的产业,自然就会引来一些“斗争”,而在国防航天领域,外国对中国就更加森严了。
【摩托罗拉诉华为窃取机密】2010年,摩托罗拉在美国对华为提起诉讼,华为窃取商业机密。摩托罗拉,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公司的多名前华裔员工向华为提供过最新手机技术的详细信息。对上述,华为则辩称,摩托罗拉的起诉是毫无道理并且完全没有法律依据的。
【数字增强网络技术】2012年8月, 因盗窃摩托罗拉公司商业机密,美籍华裔电脑工程师金汉娟被美国联邦法庭判处四年徒刑。她偷取摩托罗拉开发的集成数字增强网络(Integrated Digital Enhanced Network,iDEN)技术以作私用并提供给为中方研究产品的阳光凯讯公司(Sun Kaisens)。
【系统】2012年9月,在L-3通讯公司(L-3 Communications)太空部门工作的中国刘思星(音译)在美国被控盗取该公司的系统资料,被判5年以上。
【操作软件】2003年1月,思科对华为提出起诉,这家中国电信设备公司非法复制其操作软件,包括IOS源代码、命令行接口,由协议相关的5项专利等。一年多以后,两家通信设备巨头以和解告终。
【华裔夫妇被指偷窃通用技术】2010年7月22日,美国郊区的一对夫妇被密谋偷窃通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的商业,将其交给中国奇瑞汽车公司。杜姗姗曾是通用汽车的一名工程师,据美国检方称,当2005年1月通用汽车向她提供遣散协议后,她将通用汽车数千份文件拷贝至一部外接硬盘。这对夫妇,奇瑞公司回应称对通用汽车技术被窃案件牵涉本公司毫不知情,
【北汽工程师被控盗取福特商业机密】2009年10月14日,北汽乘用车工程院车身专业总工程师、中国籍郁向东在美国机场入境时,遭到美国警方。郁向东被窃取和意图盗取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商业机密,以及非法存取电脑资料,并试图借此在中国公司谋职。
【运载火箭技术】2009年7月,美国法庭裁定73岁的罗克韦尔国际(Rockwell International)和波音公司的前华裔工程师钟东藩为中国做间谍已30年,并其将30万页与航天飞机、推进火箭等有关的文件交给中国,包括美国航天飞机项目以及“德尔塔-4”(Delta IV)运载火箭的技术等。称,74岁的钟东蕃在庭上称自己盗取机密是为了写书,他最终被判15年。
【NASA的镜像技术】2013年,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打工”的中国,被联邦调查局(FBI)怀疑为“间谍”而遭,美国方面特别担忧会把在NASA工作的高科技镜像技术的代码泄密,他们认为对中国来说,这些会有极其重要的军事意义。
自美国1996年起启动经济间谍法(The Economic Espionage Act)以来,中国企业、和美籍华人在美国被控经济间谍行为而受到刑事诉讼的案件经常出现。2013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反击的新策略,白宫发布《防控窃取美国商业秘密》,阐述了美国对外国窃取美国商业秘密的认识和对策,其中列举了19个具体案例,16个涉及华人或中国企业,占同期案件总数的85%。2013这一年,美国司法部根据经济间谍法案提起的相较一年前增加了30%多,超过一半与中国有关。
■20世纪末,美国华裔科学家李文和因涉嫌向中国泄露美国机密的事件曾世界。但经反复核证,李文和被,美司法部门不得不公开道歉。负责该案审理的联邦帕克宣布判决时美国在这次事件中“令我们整个国家难堪”。该案最终以成为美国司法史上一大闹剧收场。
■2008年3月24日,在无任何确凿的情况下,美国圣安纳联邦法院以“图谋向中国出口美国静音潜艇等防卫技术”宣判美籍华人麦大志24年零5个月,并罚款5万美元。麦大志的律师卡耶直呼“”:“说麦大志当间谍20年,可他们居然没找出一名证人,也没有一片纸来证明麦大志的行为。”
2005年至2007年间,FBI(美国联邦调查局)以涉嫌窃取美国技术为名,近30名中国人和华裔美国人,但最终没有任何人与所谓“中国间谍”有关。
不过,一个令美国人尴尬的事实是,美国是世界上往外输出“间谍”最多的国家之一。据法新社最新统计,仅中国而言,就有19571个美国间谍。“棱镜”事件揭秘者登最去年的一些文件也佐证了美国间谍的存在。
回顾日本精英企业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故事也许可以给中国企业一些。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厂商面对质优价廉的日本厂商的咄咄攻势,如何对抗在半导体、计算机等电子产业已成为强大竞争对手的日本,是当时美国朝野上下的政策性课题,被称为20世纪最大的产业间谍事件“IBM商业间谍案”也由此背景诞生了。1982年6月,代表日本电子工业最高水平的日立制作所和三菱电机两家公司的6名雇员因涉嫌“非法获取有关世界头号计算机制造商IBM的基本软件和硬件的最新技术并偷运至美国境外”而在美国被FBI,两家公司随后被起诉。官司于翌年在被告法人承认有罪的前提下达成和解,日立和三菱分别与原告方缔结了《IBM技术专利使用协议》。从此,IBM操作系统(OS)的著作权在包括日本在内的世界主要工业国家得到了全面的承认,电子计算机生产的战国时代落下帷幕,一个以个人兼容机为主流的PC时代开始了。回过头来看,这个事件称得上是旷日持久的美日计算机开发战争的分水岭,其结果对当事的日、美双方来说,不啻为“双赢”。
“IBM商业间谍案”的很多背景与如今中美在科技上的关系惊人得相似,不同的是,关于中国的所谓间谍案缺乏实质,性远大于商业性。
2010年2月,首尔东部地方检察官表示,全球最大芯片设备厂商应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s)的10名员工涉嫌商业间谍案,在为期4年的时间内,将三星芯片制造技术泄露给海力士。
为避免遭受商业间谍诉讼,应用材料公司同意在3年时间内低价向三星销售设备。应用材料表示,该公司将向三星及其子公司提供“以量为基础的折扣”。三星和海力士是全球主要的两家DRAM芯片厂商。这个案子突出表明了芯片厂商和其他高科技转销商之间的激烈的竞争。
“以和为贵”从日本和韩国的案例中被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正所谓“钱能解决的事情就不是事儿”,这点在商业间谍案中还是很可行的。
中国半导体企业被美高科技企业以“商业间谍”为由起诉的案例突然激增至少向我们了这样的信息:中国本土集成电产业在走过了原始积累阶段之后,正成为美国等IC业发达国家及跨国企业的假想敌,即使没有太多能拿得出手的集成电产品,美国对产业的崛起还是透着一种只有在面对真正的竞争对手时才会露出的惊恐。“间谍案”正逐步逼近我们真实的“朋友圈”,未来我国IC企业以及相关技术人员应该如何避免类似事件,还需要从技术、司法、等多个层面去考虑,总不能让一些本来无罪的IC人才不敢去美国交流吧!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果本网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公开,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站点相关:市场动态半导体生产材料技术封装测试工艺设备光伏产业平板显示电子设计电子制造视频教程
推荐: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