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波士顿天气 > 正文

IBM全球信息科技服务部大中华区咨询总监常江:企业IT运营新法

类别:波士顿天气 日期:2016-8-4 16:06:42 人气: 来源:

  2016年5月12日,由北大信息化与信息管理研究中心主办,国际商业机器(中国)有限公司、CIO时代网承办的“NewWayToRunIT--2016CIO私享会”(上海站)活动在上海圣诺亚皇冠假日酒店如期举行,来自大中型企业的CIO与在场专家共同围绕新时期CIO面临的机遇挑战与企业的IT运营新思维展开了探讨,并且共同分享了IBM发布的最新全球最高管理层之CIO洞察“重新定义互联互通”的调研报告。IBM全球信息科技服务部大中华区咨询总监常江为大家带来“企业IT运营新法”,以下为演讲实录:

  IBM全球信息科技服务部大中华区咨询总监常江

  在座的各位领导大家下午好,我叫常江,现在在IBM信息科技服务部。很高兴今天下午跟大家有这样一个面对面沟通的机会。虽然我自己不是做CIO的,但是我原来一直在银行做过很多年。其实在企业里面,主动运维、开发,这些都负责过。作为一个服务的提供商,换了一个角色,但是实际上自己心里还蛮多感触的,因为很多的客户CIO都是我很好的朋友。包括:银行的,制造业的。给我一个很大的感触是什么呢?他们都很忙,真的都非常非常忙。有一个原来银行的CIO跟我讲,他其实最大的爱好是钓鱼。但是自从做了CIO以后,没时间出去钓鱼了,不敢离开。还有一个是青岛的一家银行的IT部门的总经理,他离开IBM去做IT的总经理之后,有一天给我打电话,说:“兄弟,我三年没有休过一天假了。一到礼拜六、礼拜天,最怕的就是手机响。因为凡是打到我手机上的,都是大事,都是我必须要到现场处理的。所以很害怕,很紧张。”我们做IT的,为什么过的是这种日子?包括我自己在内过的也是,虽然不是CIO,但是每天处理各种各样的事情,非常非常的繁忙。我们为什么过这样的一个日子?我觉得是需要有一种新的方式来让我们做IT,需要一些新的东西帮助我们从日常重复性的,很多的工作里面,从很多疲于奔命的救火的活动当中解放出来,真正的CIO而不是CTO。所以我们想的一个想法,是说让CIO是一个信息的提供者,而不是一个技术的导入者。这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说CIO是一个创新的提供者,而不是一个IT的系统的建设者。刚才的报告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信息,所有的高层管理者(这个不光是指CIO),包括:CEO、CFO等等高层管理者,都认为技术是改变游戏规则的主要因素。这个大家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把创新的部位、业务创新部位放到了IT部门,甚至是说CIO直接领导一个、带领一个创新部门。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这个是在2010年以后逐渐发生的。所以CIO角色都是要转型,因为传统来讲,其实我们中国的企业很多CIO基本上都是CTO,一个技术大拿。我在这个企业里面就是技术大拿,我对应用系统、IT系统最熟悉。你跟我讲网络、应用系统、开发,我最了解、最熟悉,基本上都是这样的角色成长起来的。但是在现在的中国经济新形态的状况下,面临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多,竞争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这意味着什么呢?不知道哪一天一个新的竞争对手,你从来没有想像到的竞争对手冲出来。比如:出租车行业。谁会想到嘀嘀打车会是自己的一个竞争对手?是不是?完全是颠覆性的,就是这样的。CIO需要去跨界。我们讲CIO需要去跨界,不能够还是像过去那样从技术的层面看待问题,而更多的是需要从服务的角度来看整个IT的运行。这个我觉得是最核心的一点,从服务的角度。这个“服务”指的不是说,我提供了IT运维服务的能力。而是说,我整个IT去支持业务,甚至是引领业务的这个能力。大家都知道,IBM从上世纪80年代,一直到我们今天,每过十年左右,基本上都会有一个新的口号出来。比如:我们从一开始的做主机,做个人电脑,一直到2010年代提出的叫“智慧地球”,然后再到今年年初的时候我们提到的“认知计算”。IBM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呢?IBM做两件事情:1.认知计算。2.云。IBM就是这样的一家公司,这是对IBM的一个新的定位。所以IBM在做IT服务的方式,在做IT的时候,我们改变了交付给客户的这些服务的模式。把IBM对于整个IT建设的理解带给大家,这就是我们的新思维。五大新思维:1.主动洞察。2.敏捷创新。3.轻资产运营。4.伙伴支持。5.服务整合。用这5大新思维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呢?IT成为一个创新的引擎,不是支持的引擎。有了5大新思维以后,还有5大新方法。所有的主题在做什么事情呢?就是帮助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所谓的“数字化转型”并不是说,我做几个手机的应用,然后发布出来就可以了。而是说真正的要把数字化的概念灌输到企业所有的运营、生产、管理过程当中,这个叫数字化转型。刚才提到5大新思维,最终目标是:IT成为创新的引擎。再下面,有5大新方法:1.管理自动化-ITasaService。这是我们的一个口号,IT就是服务。我们把整个IT当作一个“服务”来看,服务就是有一些很多新的特性了,而不是说我们把IT当作一个系统来看。传统我们看待IT,是把IT当做系统来看,不是把它当服务来看。如果从“服务”角度来看IT,就会有很多很多新的东西在里面。比如:服务的成本是怎么样的,我的服务质量是怎么样的,我的服务应该怎么去考核等等。服务还有就是说,我们的服务来源是从哪里来。我需不需要跟外部的合作伙伴去合作?这个就是和我们传统的,把IT当作系统来看待,这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所以我们是希望,每一个CIO都能够把IT当作服务来看待。2.资源动态化。3.架构混合化4.开发敏捷化5.服务模块化刚才胡老师提到思考或者思维的模式和方法,郑总提到了其他人都是怎么做的,做的好的有什么样的一些想法。我们再具体一些,我们应该怎么做,怎么来实现?我觉得我最近很累,做了一些以前没做过的事情,很累、每天晚上两三点钟睡觉,早晨六七点钟就爬起来了,非常非常累。我就在怀疑,我要不要做这样的事情,这件事情对我有没有价值?我是感觉对我好像没有什么价值。他对我的建议,就是说你现在在一个瓶颈,你要跳出舒适区。传统做IT,就像企业做IT,传统运行这些系统看到传统的方式,我觉得好像也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都习惯了。但是要怎么跳出这个舒适区?然后我们才会有更好的成长,更新的成长?第一个,要主动洞察。CIO不是一个技术的导入者,而是信息的提供者,甚至是信息的管理者。CIO不是说我搭建一个大数据平台放在那儿,我任务就完成了。不是这样的,他提供的是产生出来的这些信息。所以第一,主动洞察。第二,就是敏捷创新。怎么样更敏捷的去创新,迭代式的去创新,允许失败的这种创新。我们CIO要从一个跟随者,转为变革的创造者。第三,就是轻资产运营。这个话题实际上在国外是有很多的企业目前是这样的一个方式在运作。为什么呢?因为我们都知道,整个经济的状况,行业竞争的状况都是在加剧,经济的状况是越来越严谨。在这种状况下,不再会有以前那种“大跃进式”的IT投入去快速的,或者说很大规模的进行IT的建设。但是我们的业务还是在发展。领导对我们的看法,IT是我们的成本中心。我原来听到最多的,IT就是花钱的。成本中心,我每年要给IT投多少钱。从来没有人说:“IT为我创造了多少价值。”所以呢,这个是为什么我们觉得每年IT预算越来越紧张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所以这个“轻资产运营”实际上就会帮助IT部门改变原来是采购资产的这种方式,现在我们把它变成了什么呢?我们把它变成采购服务的方式,只要是我需要的服务,只要能够满足我的SLA,我就可以采购它,不一定要买一堆的硬件,然后再去招十几个人,天天在数据中心里面围着这些机器转,就怕它出问题。为什么要这样呢?找一个合作伙伴,采购他的服务,以SLA的模式考量是不是满足我的业务要求就OK了,这就是ITasaService。最后是服务整合。有时候我觉得很奇怪,为什么我们要有那么多的人?每一个企业的IT部门都是跟着企业的规模不同,麻雀随小、五脏俱全,运维、开发、管机房的、管系统的、中间件、数据库的等。但是这个企业的主营业务是IT吗?不是的。所以就是说我们为什么还要沿着以前的这种方式去以系统集成的角度,把所有的事情、所有的压力都扛在自己的身上来做这件事情呢?这就是我们要从系统的集成者,然后转换成服务的提供者。我们可以采购来自于各方面不同的服务,然后来交付给业务部门。所以我们叫作“服务整合”,然后最后帮助我们成为一个IT创新的引擎。这是“五大新思维”,这个是从观念上的一个转变,思维方式上的一个转变。再往下,就是我们的五大新方法,跟前面是有关联的,它的来源其实就是在五大新思维更加具体化了一些。怎么去实现ITasaService?前面讲到,你要用服务的方式来看待IT。企业的业务竞争都已经打破边界了,为什么IT部门不打破边界呢?是不是所有企业的IT设备非得看在一个数据中心里面天天看着才放心呢?不是的,我关注的是交付质量,ITasaService。1.资源动态化。这是第一个方法,叫:资源动态化。也就是什么呢?传统的IT技术我们叫作一个竖井式的,我需要上什么业务,花三个月、半年的时间开发一套应用系统,买几台服务器等部署到数据中心里面,然后找三四个人天天看着它运维。有问题处理,处理不了打电话给二级损耗,二级损耗再解决不了,打电话给CIO。这是传统的解决方式。我们现在叫作以软件定义为核心的动态的架构,资源的动态化。它的一个很大的特征是什么?我们底层的这些基础架构,包括:服务器存储网络这些东西,它能够感知到应用的要求和需求。比如:“双十一”、“双十二”或者一些很特殊的日子,行业很特殊的日子。比如:对于旅游业来讲,五一、十一黄金周等。在业务有增的时候,它能够有一个感知。感知之后,它能够根据应用复杂的不同要求,能够自动化的调配给应用分配的这些计算能力和计算资源,这是一切都是以软件定义为核心的一个动态架构来实现的,这是更灵活的资源方式。2.架构的混合化。我刚才讲到,我们是不是一定是说把所有的IT技术装在自己的数据中心里面才觉得踏实呢?不是这样的。现在其实越来越多企业用到“云”的方式了,很多时候上一个应用系统,我不需要去采购设备,花三个月时间做一个系统架构设计,然后再花两个月的时间走商务流程招投标,然后再花两个月的时间等设备到货。没有这样的,我直接一个小时,甚至是一天,就可以从“云计算”的服务提供商那边买到然后部署,一个礼拜就可以上线。现在就是那么快,所以它会造成什么呢?会造成整个IT环境不再像原来那样单一。它是一个很合适的架构,混合化的架构。有传统的环境,有自己的虚拟化的环境,有自己的私有云的环境,还有公有云的环境。事实上已经打破了传统的数据中心的边界。但是这种架构在目前来看是一种最有效的,最稳定的一个架构。因为每一种架构,都是根据不同的应用系统的特性。比如:我最核心的部分,要求它的计算能力是相当高的。我的核心数据需要放在本地,所以传统的架构是比较合适的。我一些要求对访问能力非常高的,比如:企业做国际化。我找一个国际化的公有云的服务提供商,部署在这个上面,他提供的用户访问能力是非常强的。根据不同的应用特性,决定了这是一个混合架构,是一个最佳的实践。3.开发敏捷化。对于传统企业来讲,我们需不需要这样的方式来进行呢?这种方式对于传统企业来讲,对于传统的应用来讲不是那么容易的。但是我们可以借鉴“敏捷式开发”的思维去管理,从开发到运维的整个过程,能够实现更有效的、更安全的这种应用交付。4.服务的模块化。所谓“服务模块化”其实不仅仅只是说,我们需要把服务包装成一个一个小的模块。ITasaService,Service就有一些KPI、质量要求、成本考虑等等在里面。其实IBM有一个很好的模型,叫作CBMBUIT。就是怎么去把一个企业的IT,它里面的各个要素、各个组件来从业务的单元角度,业务组建的角度来看待,把它服务化、模块化。然后每一个模块,我都可以去定义他的KPI、成本等等都可以定义这些东西。所以这种方式,就比我们传统的仅仅是做IT运维的这种标准化、服务化要更进一步。真正的能够帮我们去实现ITasaService。5.管理自动化。我们前面的这些资源动态化、架构混合化这些东西做了以后,最后就是依靠管理自动化,把这些东西都黏合、整合在一起,这个是我们、确保CIO可以早点回家吃饭。礼拜六、礼拜天可以踏踏实实在家呆着的一个很重要的工作,管理自动化。我们可以用各种各样的管理自动化的一些工具,一些方法来帮助我们实现这一点。当然,“自动化”的东西有很多。比如:我们把一些运维的数据收集起来,然后用大数据分析的方式,对故障进行自动化的实时监控,甚至更进一步做到什么呢?我们能够根据这些故障的信息,进行预判。这样的话,让我们提前能够做一个准备。比如:去年五一的时候,交易量突然猛增。在第二年五一的时候,提前可能在4月20号、4月10号的时候就会提前提醒,说:“去年五一的时候,出现计算机运营不足,今年需要新增。”就是这样的一些东西,能够帮助我们实现管理自动化。这个时候实际上就可以节约很多CIO的成本,以及“救火”等等类似于这样的东西,然后把我们更多的精力去考虑怎么去支持业务创新,怎样引入这些新的技术,怎么样去带来新的一些业务价值。这是我们的五大新方法。采用了这五大新方法之后,一定会带来一些变化。这些方法实际上都不是某一项具体的技术,但是需要的是我们的观念、想法发生一些变化。比如:从计算资源来讲。传统的方式,现在已经不是单独买设备了。很多企业基本上买了之后,就会做虚拟化,这是第一件事情,甚至是说“私有云”。新的方式是什么?动态化。我们叫动态化,不是虚拟化,是动态化的,更进一步。采用软件定义的方式,我不需要人工干预的,而是通过一些API,就能够通过这个自动感知应用所需要的工作负载,甚至能够预判他所需要的工作负载,然后自动化的通过预定域好的一些模板,增加它所需要的计算资源。比如:我感觉到它这个已经超过60%了,而且在过去的2个小时内,这个对计算资源的需求是一直在持续提高。这个时候就可以自动的给它分配新的资源,这个是软件定义基础架构能够帮大家做到的。第二,从整体架构来讲,传统的都是采用自建自营的方式。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从这种方式,转变成一种混合化的方式。怎么样能够快速的提供我所需要的服务?我重在拥有这个服务的能力,而不是说拥有一个系统。所以从拥有系统,转变为拥有能力。从这个角度讲,混合化。开发方式呢?就是竖井式的开发,转变为敏捷式的开发、平台式的开发。IT服务事件响应变成模块化,基于SLA的模块化。管理方式从定制化转变为自动化的方式。怎么实现前面讲的“五大方法”呢?我们有一个企业混合IT框架。这个IT框架有好几个层次,包括:最上面的一些比服务、API,这个部分是和应用系统是打交道的。比如:用户的自服务、管理人员的自服务,以及API。还有就是混合IT整合服务。怎么去把这种复杂的混合IT的环境下面所有的这种计算资源、IT设备能够集中化的管理起来?依靠于混合IT的整合服务来进行实现。下面就是自动化及分析,再往下计算资源的协同管理,再往下就是整个基础架构端到端的生命周期管理,再往下就是传统的这些环境。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我们传统实际上可能就是有服务器、存储、网络等等一些设备。但是未来我们需要更多的自动化、智能化的一些东西来帮助实现IT的管理自动化。当然,从ITasaService来演进,它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有一个过程。传统的往往有两个阶段:1.组件式的发展阶段。这个时候拼命的建立自己的IT系统、各种设备。2.混合化发展阶段。不同的阶段,实际上是有不同的一些特征的。比如:组件化发展阶段,可能一开始就是从“支持服务”的角度来进行IT建设。然后后面可以做到一部分的IT管理的自动化。再往下进入到“混合化发展阶段”,这个时候就要“云化”。“云化”是做ITasaService的第一步。当然,下面更重要的就是ITasaService。这个时候,其实就不会单独去考虑,说:我们做“云化”还是做什么。更多会考虑一些基于成本,以及更加灵活的一种“云化”。另外往ITasaService这种方式去转化,其实要从四个方面:1.服务。2.财务。3.组织。4.技术。从这四个部分去进行全面的考虑。传统更多讲的是服务、组织、技术,但是这个部分我们要考虑“财务”。因为ITasaService本身“财务”是它一个非常重要的属性。我们强调的是什么?在新思维和新方法下的一些企业IT,越来越以企业IT服务的方式来管理和运营IT,而不是说以这种传统的IT建设和运维的这个角度来管理IT。我们需要的是适合我们的、满足我们的SLA要求的IT服务,而不是IT系统。这是我们在和零售行业的一个企业进行合作,这个企业可以在全国排名前三大的一个零售企业。它的IT要进行快速的转型,它要建自己的私有云。但是它同时存在的问题,还是传统的IT建设方式,还是想自己进行建设。但是大家都知道,零售行业的竞争压力非常非常大。怎么样在成本可控的情况下,进行私有云的建设,又能够省钱,又能够快速的掌握这个能力。最后是采用了“服务外包”的方式做“混合云”的建设,达到了既有这个技术,又可以在成本最优的情况下考虑。结合到刚才前面讲的几个新思维,就是涉及到“服务整合”、“轻资产运营”及“伙伴支持”这三个部分。再有一个案例,就是在香港最大的一个航空服务公司,这个部分我们也是帮它从传统的架构,在一年半的时间内转到一个混合的架构。然后我们帮他运营,帮他运营完了之后帮他培养队伍,然后交付给他。“服务”是这些案例最重要的考量因素,而不是比谁的设备性能更好。以上就是我为各位分享的内容,谢谢大家!

推荐:

关键词:ibm咨询公司
0
0
0
0
0
0
0
0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赞助合作: log日志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波士顿旅行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