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设有12个二级学院和1个民办二级学院。设有普通全日制本科专业47个。普通全日制在校学生人,其中公办二级学院全日制在校学生人,民办二级学院全日制在校学生5352人,另有继续教育学院学历教育在籍学生5000多人。学校现有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有省级工程中心、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省级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省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省优秀学科梯队、省优秀教学团队各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建设点7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及建设点8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3个,教育部本科综合试点专业2个,省重点专业15个(6类),国家卓越计划试点专业2个,省卓越计划试点专业4个,省级精品课程8门。
学校现有教职工1100多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者近400人,博士 200多人、硕士500多人,专任教师750多人。“十一五”以来,全校教师表论文4500多篇,被SCI、EI、CPCI收录论文930多篇,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600多篇,出版专著63部。目前我校教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863”专题计划、国家公益专项、省自然科学基金、省农业高新技术、省重大专项等各级各类项目有700多项,其中承担了国家级项目80项。同时还承担了164项横向课题,并获得国家专利授权125项,发明专利51项。学校现有东湖、东南两个校区,土地面积近1800亩,建筑面积59.4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资产总值超过1.78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近121万册,数据库35个,电子图书342万种,现有中外文纸质期刊近1900种,电子期刊3万余种。
学校是全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和江苏省卓越工程师培养试点单位,经省教育厅同意,目前与苏州大合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目前,学校承担5项部、省教育体制试点项目,正在全面推进校内“十二五”综合。升本以来,学校承担国家级教学项目3项,省部级教学项目30多项,获得省级教学一、二等8项,国家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20项。学校一贯重视校风和学风建设,重视学生素质教育,被列为高校校风建设达标单位,1997年以来连续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学校”,2009年被评为“苏州市文明单位”,学校荣获“江苏省高等学校和谐校园”、“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高校”、“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高等学校思想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江苏省外国专家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校服务地方,与区域经济和社会事业互动发展。现有包括江苏首家IBMETP实训中心、江苏首家国际服务工程学院、苏州首家光伏科技学院以及电梯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等三十多个校企(地)合作教育项目。同时,学校重视并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先后派出专家、学者赴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以色列、印度等国家交流或,聘请外籍教师数百人次,并与美国、英国、白俄罗斯、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20多所高校结为友好学校,与英国、美国、、法国、印度等国家的多所高校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学校设有国家汉办外国人汉语水平考试(HSK)考点。
学校“十二五”总体目标是:全面实现学校转型,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实现学校首届党代会确定的“综合实力位居省内同类高校前列”的阶段性目标,为2020年前后学校综合实力位居国内同类高校前列,建成一所特色鲜明、质量著称的应用型品牌大学奠定基础。
(3)文科博士一般应在本学科一类(级)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篇,或SSCI/A&HCI检索1篇;理工科博士一般应在本学科SCI一区发表论文1篇或在二区发表论文2篇;或者获得省级及以上级别优秀博士论文;或者学术虽不符合上述,但科专家组审议,认定其学术已达到相同或相近水平。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机械工程、光学工程、工商管理、材料科学与工程、安全技术及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食品科学、旅游管理、纺织科学与工程、数学与统计学、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等。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