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八仙”是苏州人餐桌上的传统美食。葑门横街人对“水八仙”更是情有独钟。昨天,在葑门街道常青藤老年大学玻璃画班的结业典礼上,“水八仙”“走出”了餐桌,转而绽放在一块块玻璃板上,焕发出别样的生机。
50余幅“水八仙”水灵灵
鲜嫩的水芹绿是绿、白是白,如同清爽明丽的大家闺秀;一根根茭白冰清玉洁,好似待字闺中的娇羞姑娘;几个红菱配上一碗软糯的鸡头米,旁边缀以三两荸荠,倒也别具韵致……在结业典礼现场,桌上整齐地摆放着50余幅色彩鲜艳、栩栩如生的玻璃画,水灵灵、鲜滋滋的“水八仙”跃然其上,而这些都是们在玻璃画艺人方永春的指导下创作的作品。
据悉,这是方永春开办的第三期玻璃画班。班里的13名都是葑门街道辖区内的退休人员,对玻璃画的共同爱好使他们聚到了一起。值得一提的是,这期玻璃画班还特别吸收了4名残疾人,为方便他们学习,沧浪区残疾人服务中心主动为玻璃画班提供了活动场所。自3月26日正式开班以来,每逢周一下午,大家都会准时来这里上课。为了照顾没有美术功底的,方老师从在纸上进行线条绘制的基本技法开始教起,继而让们熟悉在玻璃上作画的“反笔”特性,然后慢慢掌握着色要点,最终由们绘制完成了自己的玻璃画作品。
民间艺人致力传授传统技艺
清乾隆年间,玻璃画由意大利传入我国,因其色彩鲜艳、永不褪色等优点而成为婚寿喜庆、新店开张等场合的流行贺礼。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玻璃画在苏州曾风行一时,许多老式家具上都能见到它的身影。然而,当时苏州无人会绘制玻璃画,只有上海才有出产,且绘画技法多取自油画,色块分界明显,容易流于粗糙呆板。那时,家住横街的方永春就对玻璃画产生了浓厚兴趣,拥有多年国画功底的方永春经过一番钻研,成功对传统玻璃画进行改良,将晕染、勾边等中国画效果在玻璃上呈现出来,使之更为美观、立体、逼真。
随着时代发展,老式家具渐渐退出生活,玻璃画失去了载体。但方永春觉得,“这门传统技艺应得到传承和进一步发展”。从2006年开始,方永春开班传授玻璃画技艺。“现在不光老年人,还有年轻人主动登门拜访,想跟我学画玻璃画”,传统技艺能够再次引起人们关注,让方永春觉得很有成就感。并且,他一直想把给了他许多艺术灵感的横街融入到创作中来,于是,在征求了们意见后,方永春便将第三期玻璃画班的主题定为“横街上的‘水八仙’”。为此,他精心创作了三幅“水八仙”作品,供们临摹学习。
老有所学乐在其中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玻璃画班的们纷纷交上了令人满意的答卷———姿态各异的“水八仙”惟妙惟肖呈现在了一块块玻璃板上。经过评选,结业典礼上诞生了“最佳新”、“年度进步之星”、“技艺创新”和“学艺优秀”四大项,获手捧证书和品,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
徐树春是上一期玻璃画班的老,有几次他带着半成品回家画,老伴邹金宝在一边看着看着,慢慢也喜欢上了玻璃画。这一期老夫妻俩双双报了名,两人一同学习,还比赛看谁画得更好。这次徐树春被评为“年度进步之星”,而邹金宝也荣获了“最佳新”称号。
学习玻璃画,不仅丰富了老年人的生活,陶冶了情操,也使他们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还让大家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们表示,画玻璃画很有挑战性,比如,玻璃材质较为光滑,初学时在用笔方法和力道的把握上会感到有些难度;之后的另一“”则是上色,由于画完每种颜色都要等上一两天的时间,待颜料干透后才能涂另一种颜色,这就了们的细致和耐心。(邓丽娜)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