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中央部分部委带头公开的“三公经费”账目还过于“粗犷”,尽管还有部分部委反应比较“迟钝”而不能及时跟进,令关注此事的人不太满意,作为对于那些“三公经费”“亦有贡献者”之一,我还是认为这已经算是一大进步了。如此透明度和度,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
为什么要公开“三公”?从大道理上说,无非是要接受往“池子”()里注“水”(钱)的人的监督,使那些“三公经费”的用度更加合理。从小道理上说,好比中国民间流传这样一句金言那样:“有借有还,再借不难。”“三公经费”的取用,当然不是简单的借贷关系,但我们应当明白,如果让更多地看到其中的“不合理”而不是“合理”,谁都学会了捂紧荷包,甚至变着法儿把应该“贡献”的部分,藏着掖着不拿出来了。换句话说,有些单位如果由于“人”的原因而把账目藏着掖着,要想让人们以后不把银子藏着掖着,恐怕就很难了。
从著名学者薛涌的一篇美国社会的文章中知道,美国人普遍讨厌纳税的情绪。为什么呢?薛涌分析说,美国人纳税的层次很多,有联邦税、州税,还有缴给自己所在城镇的房地产税。老百姓不愿意支付州税,特别是联邦税。他们觉得这些虽然也是民选的,但往往了多种自己并不认同的利益,未必直接反映自己的意志和利益。自己的税金一旦缴上去,就很难控制其不会拿去为别人的利益服务。事实上这种情况确实存在。而在一些小镇,情况就好了很多。据报道,莱克星顿是波士顿周边最富有的小镇之一。由于房价下跌,镇里财政开支入不敷出,房地产税率随即猛涨。有位居民挺身而出,呼吁取消房地产税中包含的“税”。然而,这等“好事”却得不到镇民们的响应。在他们看来,如果减税,用于本地自然、文化和社会的钱少了,自己房子的价值就会进一步缩水。减了很少的税金,却吃了更大的亏,谁愿意干?结果,减税计划流产了。
我国和美国政体不同,国情不同,处理事物的方式方法自然也有所不同,但在当中,不可避免地同样存在一个“利益关切”的问题,否则,中央关于“三公”公开的举措,就不会得到那么多人的关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是我国税赋的重要依据。中央部分部委之所以愿意公开“三公经费”,无非是表示对这个重要依据的尊重,给一个交代。此举受到的欢迎,也在情理之中。
然而,最近爆出的昆明某部门官员用为自己买的怪事,实在令人匪夷所思,甚至成为中央部分部委公开“三公”的“义举”边上响起的一种不和谐的声音。那个官员在接受问责时居然说,自己的不是而是,是工作需要。真是奇谈怪论!何为?不就是取之于民的款项吗,怎能不用之于民而用于?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时代,们尚且知道皇室财政和国家财分开,相比之下,那个官员显得多么混账!日前,昆明市盘龙区对她以贪污罪提出诉讼进入司法程序,完全正确,具有积极的警示意义。
当然,我们不应当因为这起“消费”事件而所有“三公消费”梦到找不到回家的路的合。只是,有关部门在启晒“三公经费”这件好事上,真的需要再快些、再细些了。否则,不光是为了钱,人民群众最大的利益关切安定和谐的局面,就得不到。这是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
本文由 恒宇国际(www.neivn.cn)整理发布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