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民俗 > 正文

历史上的今天——1375年12月21日薄伽丘在佛罗伦萨逝世

类别:人文民俗 日期:2019-2-13 2:33:51 人气: 来源:

  一提到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哪怕对艺术一知半解的人,都能说出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提香等艺术巨匠,以及《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大卫》《西斯廷圣母》等艺术名作。在一般大众心目中,文艺复兴艺术一度几乎成了艺术的代名词。 但要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有一个较全面和客观的把握,最好不要仅仅局限于那些耳熟能详的名作,而应将这一时期的艺术置于其时代的社会和文化情景中,尤其是要考察它们究竟是“为何”以及“如何”产生的。

  1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复苏与发展、城市的兴起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改变了以往对现实生活的悲观态度,开始追求人生的乐趣,而这些倾向是与的主张相的。在14世纪城市经济繁荣的意大利,最先出现了对文化的。当时意大利的市民和知识,一方面极度厌恶的神权地位及其的禁欲主义,另一方面由于没有成熟的文化体系取代文化,于是他们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文化主张。因此,文艺复兴着重表明了新文化以古典为师的一面,而并非单纯的古典复兴,实际上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

  文艺复兴时期主要的社会思想是人文主义。它是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它的核心是:肯定人,注重人性、要求把人、人性中解放出来。人文主义在人们的思想解放和文化,科学的发展中,起了巨大的作用,从文艺复兴的起源和指导思想来看,其实质是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

  意大利是人文主义文学的发源地,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是文艺复兴的者,被称为“文艺复兴三颗巨星”,也称为“文坛三杰”(文艺复兴前三杰)。

  乔万尼·薄伽丘(1313年-1375年),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家、诗人,以故事集《十日谈》留名后世。薄伽丘是佛罗伦萨商人凯利诺·薄伽丘和一个法国女人的私生子。关于他的诞生地,缺少确切的资料予以论断。据说他生于佛罗伦萨附近的契塔尔多,一说生于巴黎。幼年时生母去世,随父亲来到佛罗伦萨。不久,父亲再婚,他在严父和后母的中度过了童年。后来,他被父亲送到那波利,在父亲入股的一家商社不情愿地学习经商,毫无收获。父亲又让他改律和教法规,但无论是商业还是法律,都引不起他的兴趣。他自幼喜爱文学,便开始自学诗学,阅读经典作家的作品。这段生活使他亲身体验到市民和商人的生活以及思想情感,融入到他日后写成的《十日谈》中。

  在那波利生活期间,薄伽丘有机会出入安杰奥的罗伯特国王的宫廷。在这里,他被压抑的个性和才智得以充分地施展。他同许多人文主义诗人、学者、家、家广泛交游,并接触到贵族骑士的生活。这丰富了他的生活阅历,扩大了文化艺术视野,进一步焕发了他对古典文化和文学的兴趣。他在前世身份测试宫廷里又认识了罗伯特的私生女玛丽娅,对她产生了爱情。这一段富于浪漫情调的经历,也在他的文学创作中留下了很深的印痕,他日后在文学作品中塑造的一些女性形象,可以见出玛丽娅的影子。

  1340年冬,薄伽丘父亲的商业活动受到挫折,经济状况恶化,一蹶不振。薄伽丘无法维持原先悠闲自在的生活,便回到佛罗伦萨。在佛罗伦萨尖锐激烈的斗争中,他始终坚定地站在一边,反对封建贵族。他参加了行会,曾担任管理财务的职务,多次受的委托,作为特使去意大利其他城邦和教廷执行外交。

  1350年,薄伽丘和诗人彼特拉克相识。翌年,他受委托去邀请被放逐的彼特拉克回佛罗伦萨主持学术讨论。从此,这两位卓越的人文主义者建立了亲密无间的友谊。薄伽丘潜心研究古典文学,成为博学的人文主义者。他翻译了荷马的作品,在搜集、翻译和注释古代典籍上作出了重要贡献。晚年,他致力于《神曲》的诠释和,曾主持佛罗伦萨大学《神曲》讨论。1373年10月23日,薄伽丘抱病在佛罗伦萨大学《神曲》上作了最后一次。第二年,契友彼特拉克的逝世,给他上很大的打击。1375年12月21日,薄伽丘在契塔尔多逝世。

  薄伽丘是位才华横溢,勤勉多产的作家。他既以短篇小说、传奇小说蜚声文坛,又擅长写作叙事诗、牧歌、十四行诗,在学术著述上也成就卓著。1348年,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发生了一场的瘟疫。每天,甚至每小时 ,都有大批大批的尸体运到城外。为了记下人类这场灾难,他以这场瘟疫为背景,写下了一部当时意大利最著名的短篇小说集《十日谈》。薄伽丘以丰富的生活知识和巨大的艺术力量,刻画了数百个不同阶层、三教九流、具有鲜明个性和性格的人物形象,展示出意大利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抒发了文艺复兴初期的思想。他采用框形结构,把 100 个故事巧妙起来,使之成为一部思想上、艺术上都异常完整的作品。

  这些故事吸取了民间口语的特点,语言精练、流畅,又俏皮、生动,开创了欧洲短篇小说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十日谈》对欧洲文学发生了深远的影响。英、法、西班牙和不少作家的作品都模仿《十日谈》,或从它的故事中吸取创作素材。当时,《十日谈》被称为“人曲”,是和但丁的《神曲》齐名的文学作品,也被称为《神曲》的姊妹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赞助合作: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波士顿旅行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