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波士顿美食 > 正文

当年他最爱来苏州淘旧书品小吃(组图苏州小吃

类别:波士顿美食 日期:2012-10-8 9:26:01 人气: 来源:

  1984年4月1日黄裳曾在本报副刊上发表文章《我看苏州》(资料图片)。

  苏报首席记者施晓平

  人物简介

  黄裳

  原名容鼎昌,作家、记者、文学翻译家。1919年生于,原籍益都县。多年来从事新闻工作,解放后曾任《文汇报》记者、编辑,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著有散文集《锦帆集》、《榆下说书》、《来燕榭文存》、杂文《旧戏新谈》、小说《一脚踏进朝鲜泥淖里》、论文集《谈水浒戏及其他》等,主要译著有冈查洛夫的《平凡的故事》、屠格涅夫的《猎人日记》等。

  对苏州深有感情、曾经最爱来苏州淘旧书、品小吃的著名散文家、老报人、“苏州女婿”黄裳先生,昨天中午在上海瑞金医院离世,享年93岁。传来,我市作家王稼句、书商李彪等痛惜不已。

  当年开在人民乐桥附近的晴川书店,是黄裳最爱去的地方之一。店主夏淡人和黄裳同岁,在长期的交往中,夏淡人和黄裳成了好朋友。夏淡人的人李彪介绍,黄裳的夫人是苏州人,家住桃花坞。在黄裳的《来燕榭书跋》里也提到了这一情况,如1954年7月的一条记载写道:“前日携小燕去吴下妇家……饭后趋车循山塘至虎丘”,此外书中还有“吴门小雁”、“小燕吴痴”等写法,而“吴下”、“吴门”、“吴”都是苏州的别称。

  黄裳对苏州深有感情。1984年4月1日他曾在本报副刊上发表文章《我看苏州》,文中写道,苏州实在是“有如第二故乡那样的地方”。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起,黄裳几乎隔一两个月就要到一次苏州,后来逐渐稀落下来,但只要身体允许,每年总还要到一两次。黄裳最喜欢的是苏州的书和小吃,曾还在文章里提到,“照我旧有的经验,苏州的可爱,第一是那里的旧书多,每次去都能看到一些别致的书,偶然也能得到几种;其次是那里的饮食好,可以吃到价廉物美的小吃,如元大昌酒店里各种下酒的零吃、包子和面,至于园林之美倒还在其次”。

  事实也是如此。李彪说,上世纪五十年代夏淡人曾收到一本宋版的《柳河东集》(第一册),后来就给黄裳拿去了。夏淡人平时住书店楼上,收到的好书会放在枕头下,黄裳来了后会直接去枕头下找。有一次,夏淡人从常熟收了一些书回苏州,正好黄裳过来,结果他抢过包裹就直接翻了起来,真是爱书如命。根据黄裳的文章记载,1956年苏州古旧书店成立后,他每次来苏州,也一定要去苏州古旧书店坐坐,并要求认识的店员拿几种书出来看看。

  因为写书评而结识黄裳的王稼句,与黄裳接触频繁,“至少有10多次!”在长期的交往中,王稼句发现,黄裳话语不多,很务实,藏书量不算多,但很有特色,特别关心明末清初的小说笔记,哪怕是残本也要收下来。王稼句说,黄裳很早就出版散文集,像《锦帆集》、《锦帆集外》等,都是他早期的散文精品,以后又出版了许多文集,在中国散文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这些作品与黄裳先生在苏州买书、回去藏书、读书的好习惯密不可分,在苏州淘到的书给他输送了大量的营养。

  让王稼句难忘的,还有黄裳先生对年轻人的支持。王稼句说,上世纪90年代末,供职于古吴轩出版社的他策划出版一套《忆江南》丛书,一共六本,其中一本就是黄裳的散文集,全是写苏州的文章,一共约12万字。为了确定这本书的名字,王稼句特意赶到黄裳家里,请他题写书名。结果黄裳一口气写了五六个书名,供王稼句挑选,最后他选了“小楼春雨“四字。丛书出版后广受好评,黄裳对书的版式也很满意,还写信给王稼句表示感谢,这对王稼句来说是莫大的鼓励。几年后,王稼句又想出一本老作者、老文人谈苏州的文集,黄裳又写了个序表示支持。“得到他去世的,感觉非常失落”,王稼句说,前些年与先生碰头,曾邀请先生再来苏州看看旧书、看看风景,可惜先生行动不便,未能成行,更没想到,那次的碰头竟成永诀。来源苏州日报)

关键词:苏州小吃
0
0
0
0
0
0
0
0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赞助合作: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波士顿旅行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