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波士顿美食 > 正文

60幅名画告诉你宋代绘画为何无法被超越?

类别:波士顿美食 日期:2016-2-27 12:35:35 人气: 来源:

  ▲《绣栊晓镜图》宋 王诜 团扇 绢本设色 纵24.2厘米 横25厘米

  宋画之美,美在简单、含蓄、谦卑、轻柔的艺术态度,在困顿中浪漫,在缺憾中赞美,于人物、山川、花鸟中轻叩生命的价值。

  山 水 卷

  在整个中国绘画传统中,最独特最辉煌的成就正是山水画。而宋代艺术最突出的成就,就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山水画。

  ▲《溪山行旅图》 北宋 范宽 绢本设色 206.3cm×103.4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范宽发展了荆浩的北方山水画派,并能独辟蹊径,因而宋人将其与关仝、李成并列,誉为“三家鼎峙,百代标程”。在用笔上多采用“雨点皴”,再施以“抢笔”,在刻画北方山水的风骨方面可谓得天独厚。

  ▲《春山瑞松图》 宋 米芾 轴 纸本设色 纵35厘米 横44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米芾,祖籍山西太原,后迁居襄阳(今湖北襄樊),世称“米襄阳”。其画擅山水,出自董源,天真烂漫,不求工细,多以水墨横点,人称“米点皴”,而其山水面貌多云烟变灭之景,人称“米家山水”,在中国山水画中别具一格。

  ▲《早春图》 北宋 郭熙 绢本水墨 158.3cm×108.6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表现出冬去春来,大地复苏的细致的季节变化。在章法上兼有高远、深远、平远,层次分明。画上有清乾隆御题诗:树绕岩叶溪开冻,楼阁仙居家上层。不籍柳槐间点缀,春山早见气如蒸。

  ▲《西湖图卷》 宋 李嵩 纵26.7厘米 横85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西湖图卷》是中国宋代画家李嵩的国画作品,这幅西湖图未必是自古以来描绘西湖笔法最精湛的画卷,但却是最能说明古代西湖全貌的作品。工笔画虽比不上水墨写意,但作为人肉机,李嵩做到了。

  ▲《仙山楼阁图》宋 佚名 绢本设色 纵26厘米 横27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重彩画楼阁、奇峰、云树、跨鹤。清代梁清标题签定为赵伯驹之作,但从画面的画法用笔和构图立意来看,却不似赵氏风格,应是民间画师的作品。《石渠宝芨》著录。

  ▲《寒江独钓图》 宋 马远 绢本水墨 26.7cm×50.6cm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寒江独钓图》只画了漂浮于水面的一叶扁舟和一个在船只上独坐垂钓的渔翁,他身体略前倾,全神贯注,或许此时正有鱼儿咬钩?由于钓者坐在船的一端,故尔船尾微微上翘。四周除了寥寥几笔的微波之外,几乎全为空白。然而,就是这片空白表现出了烟波浩渺的江水和极强的空间感,更突现出一个“独”字,衬托了江上寒意萧瑟的气氛,从而更加集中地刻画了渔翁专心于垂钓的神气,也给欣赏者提供了一种渺远的意境和广阔的想象余地。

  ▲《华灯侍宴图》宋代 马远 绢本浅设色 125.6cm×46.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华灯侍宴图》有御题的一诗。这诗描写晚宴的情形,此画即是表现晚宴的情景的。整体上给人以气势纵横,雄奇简练的印象。

  ▲《雪滩双鹭图》 宋 马远 绢本浅设色 纵60厘米 横38厘米

  画面以雪景为背景,值得注意的是,整个画面表现出大雪天的寒气逼人,一片,而枝头上的两只跳动鸣叫的小鸟,则使之显得静中有动,增添了生机。

  ▲《临流赋琴图》宋 夏圭 纸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

  夏圭在进行山水画创作时, 善于用焦墨皴擦表现淡无而雄秀的景色, 用类似焦点透视的平远法布局, 大面积的使用空白, 极简约地在空白中描写远山和对岸的空旷隐约, 形成空旷秀雅而又空灵的神韵。

  人 物 卷

  ▲《二祖调心图》 宋 石恪 纸本水墨 35.5cm×129cm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石恪,五代末宋初画家。字子专,成都郫县(今属四川省)人。图中表现慧可、丰干二位禅祖师调心师禅时的景象。慧可为禅二祖。画卷中,双足交叉趺坐,以胳膊支肘托腮的便是慧可,另一幅画丰干坐于温驯如猫的老虎的背上。

  【下图请横屏查看】

  王居正,生卒年不详,北宋画家。工仕女,周昉,得闲冶之态。此图绘怀抱婴儿哺乳的村妇,身旁置放一架纺车,左手正摇纺轮。前面一老媪,面向村妇,慈祥安宁。村妇身后有一儿童,席地而坐,手中拿着杆,牵着一只蟾蜍,活泼可爱。

  ▲《听琴图》宋 赵佶 绢本设色 纵147.2厘米 横51.3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听琴图》构图简洁,用笔稍劲健刻露。可以说这是宋徽赵佶的自画像,两位听琴的官员中,穿红袍的是宰相蔡京。画卷的顶端有蔡京的题诗。嶙峋怪石上点缀的名贵花卉,与几案上徐徐升起的袅袅烟影相应成趣,既风流萧逸又意境优美,加上严谨工丽的笔墨和妍丽清雅的赋色,使此画呈现出一派古雅、高贵的风格。

  【下图请横屏查看】

  《采薇图》描绘殷商贵族伯夷、叔齐在商亡后不愿投降周朝,以吃周朝土地长出的粮食为耻,而隐居首阳山靠采集野菜充饥,最后双双饿死。二人须发蓬松,面容清瘦,目光坚定,神情、姿态准确生动。尤其是伯夷清癯的面容上露出坚定不屈的表情,双眉紧皱,表现出人物在特定的艰苦生活中所显示出的坚强、刚韧的性格特征。

  ▲《杂技戏孩图》宋 苏汉臣 绢本设色

  此轴亦无款印,旧题为苏汉臣所作,其画风与其它作品比较相似,颇有大家之气,是典型的宋人作品。画面以山石、花木为背景,显得生机盎然,人、景、物在画中完美统一,传达着一种天真烂漫的氛围。

  ▲《罗汉图》宋 刘松年 绢本设色 纵117.2厘米 横56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画中的罗汉双手相交,伏在一横斜树枝上作沉思状。此形象已不同于早期怪异的西域特征,更接近现实的生活。罗汉注视着眼前两只温顺的小鹿。树上有两只活泼的猿猴在摘果子,树下一清秀文雅的小正双袖合抱去接其中一只猿猴扔下的果子。这种极富生活情趣的描写,也淡化了作品的教气氛。

  ▲《博古图》宋 刘松年 绢本淡设色 128.3cm×56.6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以山水为背景,突出描绘人物,是一幅情景交融的人物画杰作。松树的主干与枝条具老嫩之别,万攒的松针更有一种茂盛感。在这种葱郁浓密的松林中,几个文人墨客正在把玩古董。把玩者神态各异,表情丰富。

  ▲《大士像》 宋 贾师古 绢本设色 纵42.2厘米 横29.8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贾师古,生卒年不详,南宋画家。汴(今河南开封)人。擅画道释人物,李公麟。此图中大士取斜倚之姿,秀发飘逸,将手中宝瓶倾斜,琼液流溢而成一朵白莲,似乎芳香四溢而令人称奇。

  ▲《踏歌图》 宋 马远 绢本淡设色 纵191.8厘米 横111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踏歌图》表现了劳动的场面,对劳动者的美进行了讴歌和赞美,这在文人画中几乎看不到。此画主体内容是田埂上一群老少农民作欢笑踏歌状,用笔自然舒展,与画面气氛搭配一致。远处,高峰对立,隐现。

  ▲《晓雪山行图》 宋 马远 绢本水墨 纵27.6厘米 横42.9厘米

  此图描写大雪封山的清晨,一山民赶着两只身驮木炭的小毛驴在白雪皑皑的山间行走,山民肩上还用树枝挑着一只打来的山鸡,似去赶集这些东西以换取生活所需。山民衣着单薄,弓腰缩颈,使人感到雪天寒气逼人。

  ▲ 《秋江渔隐图》 宋 马远 绢本墨笔 纵37厘米 横29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马远的人物画存世作品不少,其艺术造诣甚高。其人物画的鲜明特色是注重刻画人物的神态和心理活动。此图显示出马远的富有创造性的卓越构图技巧和特定的气氛与意境的表达,画面单纯,一老渔翁怀抱木桨,蜷伏在船头酣睡。

  ▲《夏禹王像》 宋 马麟 绢本设色 纵249厘米 横11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马麟,马远之子。工书善画,其父笔。夏禹,传说中古代夏部落的,姒姓,名文命,亦称大禹。此图绘夏禹手持如意笏,头戴王冠,身披龙袍,端庄地立于画面的正中。作者充分地利用线条的造型的能力,生动地刻画了夏禹慈蔼的形象和内在性格。

  ▲《泼墨图》 宋 梁楷 纸本水墨 高48.7厘米 宽27.7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梁楷既能依精妙严谨的图画,又擅用笔极简、洗练放逸的“减笔”画。梁楷在技巧上的重要创造,了元明清画家写意人物画的先河。这幅作品,用酣畅的泼墨画法,绘出步履蹒跚的醉态,用简括细笔夸张地画出形象奇怪生动,似有幽默感的沉醉神情,令人叫绝。

  《六祖伐竹图》南宋画家梁楷代表作品,画家深入体察所画人物的特征,以简练的笔墨表现出人物的音容笑貌,以简洁的笔墨准确地抓取事物的本质特征,充分传达出了画家的感情,从而把写意画推入一个新的高度,使时人耳目一新。

  花 鸟 卷

  ▲《杏花图》 宋 赵昌 绢本设色 25.2cm×27.3cm 台北故宫博物馆藏

  此图绘一枝杏花,繁花盛开。画家用极写实的手法,将杏花粉白含俏、堆霜集雪之姿,刻画得栩栩如生,勾线精细,以粉白染瓣,富有层次。杏花尽显其晶莹剔透、冰姿雪清之雅韵。

  ▲《碧桃图页》宋 纨扇页 绢本设色 24.8cm×27cm

  盛开的碧桃红白相映,虽然画面上仅绘桃花两枝,但它的繁花簇簇、苞蕾盈枝则透露出浓郁的春意。整幅画面赋色淡雅,自然生动,体现了宋代册页画小中见大的风貌。

  ▲《出水芙蓉图页》 宋 纨扇页 绢本设色 纵23.8cm 横25cm

  一朵盛开的粉红色荷花占据整个画面,在碧绿的荷叶映衬下抢眼而夺目,布局、设色端庄大气,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君子气质表现得十分完美。

  阳春三月,蛱蝶翩翩起舞于海棠花枝间,画家着重表现海棠在乍起的春风中花枝招展的动感瞬间,通过描绘有形的花叶,成功地渲染出了无形的醉人春风,和隽永的春意宋代花鸟。这类作品所绘形象逼真,笔法活跃构图疏密得体,给人以清新活泼之感极富生活情趣。

  深秋时节,石榴露出累累的果实。石榴叶由绿变黄,或枯萎,或被虫蛀蚀,体现出秋日的萧瑟。一只肥硕的黄鹂衔着小虫棲于榴枝上,显得悠哉悠哉。黄鹂鸟的羽毛经淡赭、晕染后,再用白线勾描,片片羽毛一丝不苟,近于“没骨”。

  绿竹丛中逶迤伸出白梅两枝,清丽冷艳。两只鸲鹆棲于枝头,翘首顾盼。鸟羽用细笔勾描,然后以墨或淡彩晕染,近似“没骨”法。梅花用白粉和淡钩填,层次丰富。竹叶用双钩法勾勒轮廓,随后染以花青、汁绿、赭石等色。

  【下图请横屏查看】

  ▲《寒雀图图卷》 崔白 绢本设色 23.5c×101.4cm

  作品描绘隆冬的黄昏,一群麻雀在古木上安栖入寐的景象。作者在构图上把雀群分为三部分:左侧三雀,已经憩息安眠,处于静态;右侧二雀,乍来迟到,处于动态;而中间四雀,作为此图的重心,呼应上下左右,气脉,由动至静,使之浑然一体。

  ▲《牡丹图页》 宋 纨扇页 绢本设色 24.8c×22cm

  牡丹花后魏紫,花冠硕大,重瓣层叠,娇艳富丽,左右以绿叶相扶。花瓣层次丰富,刻画入微,先用中锋细笔勾花瓣,然后用胭脂红层层渲染,以浅点花蕊,以花青汁绿染花叶。精工富丽,美不胜收,设色艳而不俗,构图亦丰满。

  江南五月,成熟的枇杷果在夏日的光照下分外诱人。一只绣眼翘尾引颈栖于枇杷枝上正欲啄食果实,却发现其上有一只蚂蚁,便回喙定睛端详,神情十分生动有趣。枇杷枝仿佛随着绣眼的动作重心失衡而上下颤动,画面静中有动,妙趣横生。

  ▲《秋柳双鸦图页》 宋 梁楷 纨扇页 绢本设色 纵24.7cm 横25.7cm

  以渴笔焦墨绘一节断裂的枯柳,三两根枝条昂扬向上又飘拂而下,突兀地将整幅扇页中分为二,构图大胆,以奇致胜。空白处淡墨晕染出的薄云满月,给空谷春山平添了几分神秘。初升的月亮惊起的两只山鸟奋飞呼鸣,打破了夜空的静寂,老柳虽然细弱,枝条却仍坚韧,使观者感受到自然生命的搏动。

  徐崇矩是徐熙的孙子。《宣和画谱》云:“画克有祖之风格。熙画花竹禽鱼,蝉蝶蔬菜之类,极夺造化之妙。一时从学者,莫能窥其藩也。崇矩兄弟,遂能不坠所学。作仕女益工,曲眉丰脸,盖写花蝶之余思。”此图状水禽栖于枝上,双目凝注于水里的游虾之态,最为俊逸可喜。

  ▲《疏荷沙鸟图页》 宋 绢本设色 纵25cm 横25.6cm

  残败的荷叶暗示了秋日荷塘的一角,一枝枯瘦的莲蓬横出画面,鹡鸰栖止于莲梗上,侧首注视着上方的一只小蜂。鹡鸰与莲蓬巧妙地平衡了莲梗的两端,而鹡鸰目向小蜂的视线,则带动了观者的视线落于画面上方,这种布局使画面显得既稳定又生动。

  ▲《水仙图页》 宋 纨扇页 绢本设色 24.6cm×26cm

  水仙花开,娇嫩可人,叶片清瘦羸弱,飘逸潇洒,四展却不零乱,将画面有序地分割成五个部分,花蕊处于中心偏上,夺人视线,又不致于沉闷、单调。花瓣以尖细之笔勾勒轮廓,再染白粉,用橘黄点染花蕊。设色淡雅清逸,给人以香远益清的舒适感受。

  ▲《秋塘双雁图》 北宋 佚名 绢本设色 170×167cm 台北故宫藏

  浅滩洲岸上的双鹅,在微微风意中,一只仰天引颈而望;一只蹲伏在红蓼下理翎。与二只或掠空飞过;或伫足莲杆上栖息的翡翠,交相呼应。 画中描画精准,强调画面中央空旷平远的构图,皆可将本画作定为北宋徽朝画院之作。

  ▲《香实垂金图》 宋 佚名 设色绢本 纵24.3厘米 横27.5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画柑橘两枚,硕壮之极。画法双钩设色,敷色晕染,俱深,叶色之嫩老,香实之垂金,传神毕肖。果叶疏密有致,正侧偃斜,卷曲掩映,深有空间感。

推荐:

关键词:波士顿梗性格
0
0
0
0
0
0
0
0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赞助合作: log日志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波士顿旅行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