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波士顿大学中国校友会( BUAAC )主办、科技创新产业服务平台 Xtecher 协办的“ 2017 波士顿大学中国经济论坛” 在召开。论坛以“时局与前瞻:新常态下的发展新机遇”为主题,邀请到了熊晓鸽、田涛、潘海东等金融、商界大佬就国内外市场的机遇与挑战、信息安全、财富管理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当 2016 年初股市经历“熔断”大调整后,“资产荒”的说法就出现了。“资产荒”并非指没有资产可投,而是收益高的优质资产越来越少。对机构而言,“资产荒”意味着市场可投的资产覆盖不了资金成本。
近两到三年中,随着大量的资金涌入 VC 和 PE 行业,缺好项目而不缺资金的矛盾日益凸显。 2017 年以来,货币政策逐渐收紧,资金成本也在水涨船高。投资人对于好项目以及优质创业团队的渴求程度不断增加。那么,在现有的背景下,“要不要追风口?”“什么领域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如何打投资机构差异化,提高竞争力?”等问题成为了资本界关注的话题。
而在这次论坛中,主办方邀请到了全球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机构业务部经理王振宇,上海复星创富执行总裁白涛,盛世景资产管理集团副总裁杨静,荣安德资本管理合伙人张涛以及发现创投创始合伙人王军军在大会现场就以上问题展开了讨论。发现创投将内容整理如下:
发现创投作为早期投资机构,主要投资的项目大多是A轮之前的,所以创始合伙人王军军没有做直接预判,而是结合早期投资经验做出分享。他认为,产业投资有可为,主要原因有两点:
“其一,虽然我们不是做 PE 的,但我们非常看好产业投资。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开始关注甚至切入早期投资,这里的早期指的是 VC-PE 阶段的项目。这说明什么?我们理解,从宏观角度来看,中国发展到了一个传统企业与新兴企业融合的阶段。尤其是大型的传统企业,想要与时俱进,保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投资布局是相较更有效且低成本的选择。为什么这么说?我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我的合伙人之一来自美特斯邦威,大多数80后应该听说过这个服装品牌,不一定穿过他们家的衣服,但是他们用了 10 年的代言人,大家一定耳熟能详,那就是周杰伦。美邦曾经是中国服装行业的龙头企业,市值最高达 500 多亿,早在唯品会成立之前,他们就耗费数十亿开发线上平台,结果却不尽人意,直到现在都鲜有人知他们开发的“邦购”线上平台以及“有范APP”。诸如此类的传统企业中国比比皆是,当他们意识到只靠自己的力量很难高效的转型或者迎合市场时,投资,收购,并购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第二点,投资回归价值本身。发现创投价值投资,因为我们还“年轻”,不敢说自己做过的投资都是价值投资,但是我们的初衷是这个方向。就像我们网页首页列出的核心价值观,第一条就是价值投资的。中国发展到现在,会有越来越多真正创造价值的企业诞生,从以前的复制型,市场型企业,这些所谓的投机型的企业,过渡到研发型,创新型企业。我们认为目前市场上的资本,80%以上仍属于投机型资本,但随着市场的逐步成熟与进步,会有更多的资本转向价值投资。同时,只有投资到真正给社会带来价值的企业中去,长远来看才能获得丰厚回报,甚至比投机更高的回报。”
“第一类,我认为应该强调成长性;第二类,是交易性机构,比如龙头回归在国内会带来巨大的海外和海内的资产议价。这在今后的中国还会有更多。第三类,是现金流。这是之前大家关注比较少,但是可能在之后越来越多的一种类型。目前在中国,第一类传统产业的有效资产获得确实很难,早期阶段,很多企业的有效资产可能是在投资人之间转手,而不是在真正创造价值。从我们的角度来说,我们关注后端,可能关注现金流更多。如果看现金流,金融服务方面的巨大落差会越来越大。”
上海复星创富执行总裁白涛则认为,第一类是硬技术、硬科技,比如说新能源、新材料,包括生物科技,人工智能。第二类是硬需求。比如子女上学难,是在育或者国际教育问题;再比如人的寿命普遍增长,在医疗和新药方面就会有需求。这两类资产绝对是能够保持每年30%的增长。第三类是制度红利。“我相信有一个说法叫‘大树底下张蘑菇’。现在有很多行业都是巨无霸,公司本身是没有什么竞争力的,比如国企,或者是大企业里面的小部门。打破大体系对它的——这是复星现在重点关注的一个领域。”
张涛分享了自己的投资策略:如果投入只提供钱,无论是在前端还是后端,我们认为意义都不是很大。附加价值我们觉得很重要。前端,我们投了自动驾驶,因为在轮船领域,我们觉得雷达有可能是中国超越全球自动驾驶的一个潜在机会。假设我从上海到南京,把沪宁高速上每一个角落全部布满雷达,那我只要在每一辆车上装 100 块钱的雷达接收器,我的车就可以轻易地实现自动驾驶。但是现在 Google ,包括中国的很多驾驶机构在花几十万去做车辆上的激光雷达,要求车能够识别道情况。而我们之前做的,可以发现高速上的所有情况。
不能一味追风口,现在的热点可能已经把未来几年很多好的东西体现出来了,接下来热度下降的风险就会更大,还是应该寻找没有热起来的领域。
王军军则提醒投资机构,布局取决于自身”能力圈“。如果你不了解行业不了解公司,就算你后移到看似风险较低的阶段,依然不奏效。
“对于发现创投来说,获利只是结果,我们的重点是想尽一切办法发现那些改变世界的人,并且用尽全力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地帮助他们,这才是我们的初衷。所以,找到真正能帮助项目成长的投资人和我们一起投资这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整合产业资源无缝对接给项目这是核心竞争力。”
盛世景资产管理集团副总裁杨静从自身的业务布局进行了经验分享:我们更加注重资金的匹配以及项目的匹配。“投资一个企业的时候,不单纯是看他的项目,一定要看看它是不是和我们所投的其他的项目有协同效应。钱好找,但是找到一个能够心甘情愿伴随你长期成长的基金并不多。”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他们有市值管理的需求,那如何进行市值管理?一定是在产业的并购重组方面有所作为。在所在的领域布局上下游产业链,在技术方面进行补充。对于早期项目来说,缺乏市场渠道,投后管理可以将双方进行嫁接。每一个阶段的创业公司,如果单打独斗,一定走得更慢,如果能够找到互补性企业进行,就可以一起向前。”
“从基金管理的角度来说,一级合伙人、管理人所能紧密服务的企业大概是六到七个,可以熟悉到企业每一个主营业务变化。中国投后基金管理这方面是相当相当弱的。投之前天花乱坠,投后管理却很少能跟得上。”张涛如是说。
“不越位也不缺位”这是白涛给出的观点:“最好的项目是不用管的,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再出现。我们曾经帮企业找过高管,帮他找过客户、找过供应商,甚至帮他子女找过学校,就是能做的都做,但是并不代表做得越多越好。在企业家需要的时候出现,不需要的时候就让他自己努力工作。”
杨静提醒投资者:当今中国的,跨境投资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是必要的一步。最大的困难在于企业文化融合、思维上。彼此尊重是前提。并购的企业应该有更强的包容的心态,在大战略方向有所引导、有所整合,但是在细节的执行方面,可能尊重当地做法。
张涛表示,如果以自发、全控为主,跨境投资失败率极高。如果要收购海外资产,用资本定价模型来评估比较合适,它可以在整个资产配置中起到稳定作用。比如说美国的地产、的原材料,它不会给你带来巨大的收益,但是它可以利用中国的需求,给你带来稳定的每年百分之七八的收益。使你的资产回报稳定。
第三,中国和海外产业有非常多的嫁接机会。中国的BAT基本上已经不可撼动了,但是在海外市场还是有机会去寻找新的海外BAT。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