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开始住宿,现在读大三,还是住宿,九年的住宿生活,一闪而过。回想起来,那些“难熬”的日子,也终究是熬过来了。
由于家附近的一所中学教学水平太差,去那儿基本没有多大希望考上好的学校,家里便打算让我离开家,到远一点的地方上学,这就意味着,我必须要住宿了。
选了好久,最后敲定去离家几十公里外的一所中学上学,交了6000择校费,标志着,我必须接受这个现实。
庆幸的是,还有几个小伙伴和我一起,来到同一所学校,不至于太过孤单,而不幸的是,我没有和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分在一个班里。
来到学校的第一天,父母帮忙跑前跑后,床铺,缴纳各种费用。虽然学校不让带手机,但因为父母不放心,还是偷偷给我带了一部老年机。
我已经不记得那一个下午是怎么过来的,只记得晚自习一结束,我就飞快地跑到宿舍,偷偷拿出手机。当我打开手机时,发现妹妹发来的一条短信:姐姐,我想你了。
12岁的我在那一刻红了眼眶,赶紧打开电话簿,打通妈妈的电话。电话那头传来熟悉的声音:“毛毛,怎么样,还习惯吗?中午吃的什么?晚上吃的什么?不要怕花钱,没钱了告诉我们。晚上的时候不要不盖被。让你妹妹和爸爸跟你说一会儿。用手机的时候小心一点,别让老师发现了。”
当时,眼泪其实已经划过,但声音还在努力地保持正常状态。我也不知道父母有没有听出来,我自以为装的还挺像的。
就这样,我一边提着热水壶,一边握着老年机,用12岁的“坚强”隐藏眼泪。悄悄告诉自己:自己已经长大了,尽量不去麻烦家里人。
我不是在描绘自己有多么可怜,只是在那个小小的年龄,住宿真的会让孩子感受到孤独,那种内心的纠结和“不安全感”是没有办法用文字表达出来的。
我只记得每周都在盼着周三,好像周三到了,离回家也就不远了。可是,周五下午回家的快乐却只能保持一个晚上,因为,到了周六,就意味着,你又快回学校了。
记得开学第二周,中午午睡,我的同位因为太想念家了,基本上一个中午都在抽泣。而这种情绪实在太容易“传染了”,我也就跟着她哭了一个中午。
这里我想说的是,请不要低估一个孩子的“心理年龄”,很多时候,孩子会在某个时刻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目的在于让父母“放心”。
初一时,我的一位同学被门挤伤了手,有三个手指甲变成了青色。她疼得直嗷嗷,还挤出了几滴眼泪。我们都说要不要打电话给她家长时,她却说:父母现在估计没空,不要打了,她没事。
住宿的孩子总是会比不住宿的孩子“心思更细腻”,她们更会照顾到别人的情绪,为别人着想。因为,父母不在身边,没有办法第一时间赶到,久而久之,也就不想“麻烦”他们跑一趟了。
住宿孩子表现出来的“委屈”或者“悲伤”更遵循“冰山原则”:你看到的悲伤也许只有10%,还有90%隐藏在看不见的海面之下。
突然发觉自己真的挺懂事的,初一那年,我妹妹才上一年级,家里的重心自然在她的身上。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肯定不选择那么懂事了。
我也要哭,我也要闹,让父母感受到我的存在。我肯定不会再偷偷地隐藏自己的情感,让他们分多一点的爱给我。
当一个孩子太“懂事”之后,最怕家长习惯了孩子的“懂事”,把这一切当做理所当然。家长们可能会忘了,孩子也会有叛逆期,也会有“发脾气”和“脆弱的”。
记得有一次我考的很差,可我努力了,我不是一个不学无术的孩子。父母的“犀利言语”我到现在还记得,也许是太久没让他们“操心”,这突如其来的“责备”着实让人“难以”。
假期中的每一天都会伴随着他们的“”,看一会手机电视就会招致“”。住宿的孩子本就很少和父母见面,没有机会和他们沟通相处,甚至还需要磨合。
了解指父母和孩子要知道对方做了什么,父母知道孩子用心学了,就不要暗讽挖苦;孩子知道父母不是无情只看成绩,就不要相向。
理解指双方要懂得对方的良苦用心,不要什么都一。父母知道孩子心里不好受,就尝试鼓励的方式;孩子知道父母不容易,就尝试心平气和地说出来。
初中三年的住宿算是结束了,我对住宿的接受基本达成,这三年的情感堆积也不少,但也是我的宝贵财富。
还可领取北大300多位的小伙伴们,整理并分析了高中三年九大科的知识难点和要点,总结成《高考九大科高分答题模板》和《高考九大科提分特训课》
高中,不止你一个人在战斗!高中漫漫长征,我们一起努力加油!谨以此文献给正在为高考奋斗的莘莘学子们!返回搜狐,查看更多做梦梦见掉头发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