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份职业做得时间长了,都会有些职业病。比如我的一位朋友,原来上大学的时候是个马大哈,毕业一不小心干了会计,轮岗时干过出纳、点过钱、管过账、做过分录也记过账本,还考了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虽然过了几年不干这一行了,据他自己说也养成了职业习惯——比如很少丢东西,拿到现金(甚至有时是别人给孩子的压岁钱)就要点上两遍,第二遍还得把钱反过来点;比如写的数码字永远是记账时的写法,还特别小;比如看到废的单据就一定要撕成碎片;比如每天下班后桌面和包里所有东西都要整理整齐了再走,等等。如果没有他的总结,还真想不到职业对人的影响会这么大。
咨询顾问干时间长了,也会养成一些职业病。这和咨询工作的性质有关,当然,必须是那些真正典型咨询顾问才行。这些职业病有的很可爱,有的很烦人,会让身边的朋友和亲人很受。试列举如下:
因为工作中追求完美,逐渐形成一种思维习惯,惯性地追求任何事物的完善,并对缺乏效率、繁琐冗长、的事情和做法,会表现得极其不耐烦或厌烦,并总是试图发表意见提出改进。这个表现如果展开,就太多了,比如:
总是对自己公司内部的流程和制度挑三拣四,并试图提出改进——因此在咨询公司做后台风险管理和运营的很难,往往要受到顾问充满逻辑和的挑战;
在公共场合,比如在机场等出租车、排队办出国手续等,总是忍不住指出流程和管理上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在别人开车的时候,总喜欢评论人家开车如何不熟练、线选择不合理、开起来不顺畅,并提出自己的理由;
在休闲时间学习一些新东西,或者是锻炼,不达目的决不——所谓三十里撵蚂蚱,不为这口肉,就是为了这口气;
这样的顾问在准备出去旅游时,会仔细做好时间计划,提前安排好各种事项,比如航班、酒店和租车等,而且较少找旅行社。还有位顾问朋友告诉我,他最喜欢干两件事情:组装电脑和装修,因为这都是在有限的资源和时间条件下,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在经过全面调查研究后,制定一套最佳方案,然后用项目管理的方法逐步实现这一蓝图。这是典型的把咨询方法应用到生活中的案例。
咨询顾问在一起讨论问题,非常有意思。随便一个小的概念、一个、一个话题,会被第一个顾问以“结论+首先+其次+第三……”的方式去阐述;然后会被第二个顾问以“我同意/我不同意,因为首先+其次+第三……”的方式去呼应;可能还会有第三个顾问会以“我忽然想到另外一点,首先+其次+第三……”的方式去补充,如果再有第四位顾问,他会以“所以,我认为……,首先+其次+第三……”的方式去总结。即便是生活中的话题,他们也能以这样brainstorming讨论的方式,发现利弊,探究问题本质,找出原因,最后得出结论。听起来很累,是不是?但他们确实就是按这种模式思考问题的!
咨询顾问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尤其是在和别人讨论问题的时候,如果手里有支笔,再有一张纸,那他肯定就会在不由自主地画起slides和chart,或者方,或者圆,有箭头,有方框,最后形成一个架构图,还给人家说:你拍张照吧,回去把它画成PPT……这时候对方基本已经晕倒……
对任何产品都喜欢研究透说明书,然后在网上搜索产品评价、使用技巧或者注意事项,最后自己再动手把所有功能尝试一遍;如果要出游,他会在网上研究旅游攻略,下载一大堆应用程序,在谷歌地图上做好所有标注,设计好线,然后整理成一大册放在电脑或手机里。然后按图索骥,基本不会有太大偏差,连预算都不离十;回来后还往往把自己的体会发表在论坛或者博客里,给别人分享;
这在“洗脚上岸”、进入客户公司的一些咨询顾问身上表现得很明显,往往还是过于关注事实、关注推理和,不太关注本身;有时找了咨询公司来做咨询项目,做着做着自己就挽着袖子上去改起了报告。在那种气氛浓厚的国企,这样的顾问有可能被别人当枪使,或者被人家卖了,还在给人家数钱;在那种老板的民企,也有可能得罪老板或者老板身边的人,被人排挤和打击。当然,能够顺利战胜这些挑战的顾问,将很快在这些地方脱颖而出,成为技术上过硬、上成熟的。
总体而言,咨询是一个很好的职业,尤其是对于刚入职的学生而言更是如此。通过管理咨询,可以养成一些良好的职业习惯,锻炼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素质,养成在压力下高质量完成工作的习惯,而这些都是未来一生受用不尽的资产。当然,咨询顾问的职业病也一样突出——无论你烦还是不烦它,它就在那里,和职业习惯一样根深蒂固。魏优旃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