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7岁的王沁是出境旅游攻略应用“下一站”的联合创始人。这款应用提供了全球二十多个国家的60多个城市的旅游攻略,覆盖景点、美食、购物、娱乐、交通住宿等内容,瞄准的是25至40岁之间、每年会有一到两次出境旅游的白领人群。
7岁的王沁是出境旅游攻略应用“下一站”的联合创始人。这款应用提供了全球二十多个国家的60多个城市的旅游攻略,覆盖景点、美食、购物、娱乐、交通住宿等内容,瞄准的是25至40岁之间、每年会有一到两次出境旅游的白领人群。
王沁是一个标准的“工科男”。他毕业于大学,随后赴读硕士,回国后加入迪士尼(78.95, 1.29, 1.66%)在线业务部门,负责游戏开发等工作,离职前任职总监。
2010年底,王沁离职创业。他拉上两位技术同事宋明和宋文纲,三个人凑了100万元的启动资金,创办了“随拍网”,主打拍照分享应用。
首次创业之所以瞄准拍照应用,是因为王沁觉得自己对图像处理比较熟悉,技术方面轻车熟。但在9个月后,随着国内大批同类应用蜂拥而起,他和他的团队最终决定抽身离去。在谈及这段不算成功的创业经验时,王沁笑称这是“交了学费”。
转型
2011年下半年,王沁决定转向在线旅游。做出这个决定,一方面是由于他对于国内出境游的看好,另一方面则缘于对旅游的喜爱。
王沁酷爱旅游,而出行前查阅资料、制定行程必不可少。“出去玩一个礼拜,我能花费两三个月课。”他说。
他发现,旅游目的地95%的实用信息都可以通过搜索引擎获取。但这里面有两个问题:一是信息过载,用户不知道哪些靠谱、哪些不靠谱;二是语言障碍,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流畅地阅读英文、法文或日文内容。
于是,王沁想到可以做一款应用,对旅游目的地信息进行整理和二次加工,高效组织,一目了然。这一想法得到了投资人、航班管家CEO王江的支持。
2011年底,下一站首款产品《下一站:悉尼》上线。从未去过的王沁拿着这款应用,在悉尼玩了4天,期间没遇到大的问题。
接下来几个月,下一站团队迅速推出了多款类似应用,覆盖巴黎、东京、首尔、等全球热门旅游目的地。
内容
与强调用户生产内容的面包旅行、蝉游记等同类服务不同,下一站从一开始就确定了不做社区、不做UGC,工具定位,通过机器抓取外加人工编辑生成内容。
在王沁看来,机器抓取将是下一站的发展方向。“可以预见,人工编辑是一件很吃力的事情,未来肯定要靠机器。”他说。
一个例子是,下一站的第一款应用《悉尼》几乎完全由联合创始人宋文纲一力完成;但到了《》,其内容全部是机器抓取的,来源则包括在线旅游巨头TripAdvisor、互联网百科全书Wikipedia等。
另一方面,下一站的每款应用都提供了离线下载功能,用户可以在出国前下载所有信息,防止在国外上网产生天价国际流量费。
目前,下一站团队共有19人,其中技术有6人,内容编辑则有7人,基本持平。王沁透露,未来人员配备将保持这样的比例。
盈利
最初,每款下一站系列应用在苹果(519.01, 1.05, 0.20%)App Store应用商店的售价为3.99美元。王沁认为,与著名旅游应用Lonely Planet的7.99美元相比,下一站已经相当厚道了。
但到了去年年中,王沁决定放弃这一收费模式。一方面,几十款收费应用每个月只能创造一万多元人民币的收入,可有可无;另一方面,国内用户普遍不习惯花钱买应用,了下一站的推广普及。
“从收费改为免费,能让应用下载量增长百倍以上。”王沁说。
目前,下一站的商业化仍处于探索中,但已经明确了不会嵌入显示广告。一个已经落实的方案是,在应用内插入合作商家的推广链接,依靠精准投放吸引用户点击、购买。
2011年底,下一站获得航班管家CEO王江的投资;2012年底,又拿到了由戈壁创投领投的近千万元人民币的A轮投资。王沁称,已在寻找新一轮融资。
下一站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用户活性不足。他说:“下一站各款应用累计拥有120万的下载量,但日活跃用户量只有五六千,还有很大提高空间。”
出境游本身并不是一个经常发生的行为,用户打开应用的次数偏少也是情理之中。但王沁认为,中国的出境游市场正在发生一个本质变化:70、80一代更喜欢跟团游,而90一代青睐自行设定线、出行,对于旅游攻略应用的需求更大,这正是下一站所期待的机遇。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