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世界气象组织将2018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确定为智慧气象。目前,随着物联网传感器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和其他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智慧气象的发展正在进入快车道。在农业气象服务领域,物联网技术已开始大展手脚。例如,物联网可利用无线传感器实时采集温室大棚内的温湿度、光照等信息,开发精细化农业气象服务产品,实现对设施大棚和作物的智能化管理。
同时,随着物联网传感器等新技术产品的不断涌现,新型智慧气象的数据来源途径也越来越多,国内气象部门也在考虑在通过物联网传感器等技术手段,收集更多的智慧气象相关数据,给大家提供更好的气象服务。
比如利用智能手表、智能手环、谷歌眼镜、智能运动鞋等可穿戴设备,使用微型、低价的传感器,来收集气象要素,通过处理器上传到云平台,能够弥补一些边远地区观测站点不足、资料不全的遗憾,避免由于气象数据不足而造成的气象服务偏差。例如上海市气象局尝试在人们佩戴的徽章中放置微缩传感器,使佩戴者能够实时知晓身边的气象信息,比如风速、气温等。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从观测延伸而来的众包数据成为可能。比如,下雨天,大数据可以分析某一时段某一段的车辆雨刮频次,以此作为当地降雨量的参考。
再如,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罗尔夫胡特博士在雨伞上安装了一个压力传感器。这是一种将大气变化,如气压等数据,转换成能量的装置。这种压力传感器还可以收集雨水信息,并通过蓝牙技术将这些数据发送到用户智能手机上的一个应用程序中,然后再传送到一台计算机上。
发展至今,数据即便气象的,也可用于气象观测甚至预报服务,带来性创新。2017年4月,一家位于波士顿的创业公司宣布,该公司可以借助手机通信塔之间信号强度估计降水量的技术,参考其他天气观测资料,做出更加准确的3小时预报产品,从而给出不同街区的预报结果。目前,欧洲和以色列的多家公司也在利用相似技术开展预报。
这些技术在可穿戴设备上的实现,方便了人们快速、便捷地获取有用的气象信息,使得气象信息和天气预报信息与人融为一体。今后,全天候跟随、永不掉线的气象服务,会伴随着传感技术的不断发展,逐渐变为现实。科技和人从分开融合,此后,有人的地方即有数据。
ADI公司同Gouillart一道为新英格兰地区的番茄区块链建立了一个试点生态系统。团队负责人已经招...
骑行记录仪通过结合加速度计和高度计的梯度数据,以及气压计的空气密度数据,该设备甚至能够准确预估骑行者...
高规格组分包括5.8英寸的4K HDR显示屏,尺寸比之前的4K HDR显示屏大11%,且亮度提升30...
据英国公司(BBC)报道,经济学家近来找到一种新方法——通过卫星获取的夜间灯光图来衡量区域经济发...
科学家开发了一款紧凑型、高灵敏度纳米光子传感器系统,无需使用传统的光谱学技术便能识别的特征吸收。
自动驾驶技术涉及的传感器主要包括视觉类摄像机(包括单目、双目立体视觉、全景视觉及红外相机)和...
2016 年 2 月的时候,高通发布了面向可穿戴设备的骁龙 Wear 2100 SoC 。但是两年过...
随着私家车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以车代步,从而使得交通变的更加拥堵不堪,人在车内时间逐渐增长,而...
买一块健康手表并监测身体参数,并不意味着您生活得更健康。关键在于通过较长时间监测某些身体参数来熟悉这...
透过生物方式撷取影像中的“事件”(event)听起来不仅酷炫,而且未来感十足。但有多少开发人员线梦见和死去的亲人说话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