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欢男爱网自中国近代出现至今,版面设计大致经历了书版阶段、表意阶段、美化阶段和营销阶段。营销时代的是在我国报业日益繁荣、报业市场初步发育、报业竞争日趋激烈、受众从信息匮乏状态向信息相对丰裕状态转变中,买方市场逐渐成型以及读者对有了更多选择权的背景下诞生的。这一时期的版面设计,在市场营销的指导下,更加重形式、重包装、重设计,通过采用文字横排形式、模块式设计、图表化编排以及头版封面化来体现读者中心观念,强调头版的视觉冲击力,以此来促进的销售。
营销时代版面设计是建立在视觉科学、阅读规律、市场营销之上,对信息传达、视觉承载、阅读过程、整体形象、文化品位的完整设计。这是一个科学与艺术结合的过程。
营销时代我国的版面设计一般都简洁、易读、醒目。采用分栏的版面形式,并且图文并茂,大照片,大标题,粗线框、大胆留白、厚题薄文、模块式版面编排等。营销时代我国在内容选取上是以读者和市场为导向,以政策为标准,以版面为依托,来促进在营销时代的竞争。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量的瞬间骤变和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受众读报时间缩短,对某些信息的接收措手不及。所以,人们只能选择性地接收有代表性的、让人一目了然的信息。厚报时代一份涵盖着大量的新闻信息,而头版又是一份最早接触受众的门面,许多人往往会通过对某份头版的第一感觉来决定是否购买它,因而头版上新闻信息的安排和版面的设计直接关系着读者是否购买。头版在各版面组成中具有“首位效应”的作用,其版面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的销售量和知名度的推广。
而且,办报人总是把自身所属的利益集团的主要价值倾向强化在头版上,头版是的旗帜,是含金量最高的版面,它通过对新闻的取舍、编排及风格的确立等方式来统率整份,发挥导向、体现本报特色,同时让受众了解本报的办报风格和旨。
报头:营销时代一般把报头置于头版上端偏左、偏右或居中的。通过报名字体,颜色、大小和底纹的变化来突出各家的不同风格。例如:《温州都市报》报头就突出报名中的“都市”两字,字体颜色被设置成红色,很自然的与其它三个黑色的宋体字加以区分,既给人一目了然的视觉感受,又显示了此报的特色是服务于都市里的人们。《温州晚报》报头则把其报名的四个字都设计成红色字体,被置于版面上端的左侧,鲜红的颜色更加突出了其报名。《温州商报》报名则被设计成了字体红色底纹。所以,报头纷纷被各家设计成富有本报特色的一种形式。
报眉:报眉一般被置于报头的下面、头条的上方,用来刊登创刊日期、总的印行期数、当日的版面数、出版日期、登记号码(代号),有的还注明主办者的名称。如《青年报》报眉刊登的就是本期版数、日期、统一刊号、发行代号等;《晚报》报眉则侧重刊登发行日期和报业集团的名称。
报眼:报眼一般被安排在报头的两侧或右侧,通常被用来刊登比较重要的文字、图片、简短而又相对的;也有的刊登当日的内容提要、天气预报、日历与广告等等。如《晚报》有时就在报眼刊登一些广告。
头条:头条是各版的头条消息,通常刊登在的左上角或上半版。头版头条是每期最重要的内容,有时为了显示新闻的重要程度,还采用标题字体加大或加底纹颜色等方式进行处理。
倒头条:倒头条一般被安排在头版的最下面或右下角,这是营销时代为突出重大新闻但又不是时政类新闻的又一形式。
导读:导读是营销时代版面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几乎成为每张的必备栏目。导读有的被安排在头版的右侧或左侧一栏到底;有的在报眼刊登一两则导读;有的在头版中间安排导读;有的甚至除头条外,都安排导读。如:《青年报》有时除了报头附近的导读栏以外,头版上的文章并不是采取全文刊登的方法,而是采用大标题+导语与照片的形式,并且注明详见哪一版的编排形式,使内页有更多具有可读性和必读性的报道在头版上“崭露头角”。又如《温州都市报》、《温州晚报》都将比较重要的一两则导读放在头版的右侧,或是刊登部分内容,然后用详见第几版的形式加以引导。《钱江晚报》有时则将导读置于报头下面,用四个图文框,采用照片加导读的形式告诉读者本期最有价值的新闻是什么。所以,导读在头版上的作用除了索引的功能外,还增加了头版有限版面空间的信息含量。
处理:营销时代我国头版通常是作为版,所以,在版的处理上,通常有三种方式:第一、版开头,接转其它版。第二、题在版,文在其它版。第三、版刊登摘要,其它版刊登全文;头版通常还是综合、的版面,一般把各种最重要的新闻放在头版。
版面强势:营销时代我国头版在版面强势对比上:一般左半区版面的比右半区版面的重要;上左区的比上右区的重要;下左区比下右区重要。有时,编排人员也会把版面各区域的重要程度改变,如:将优势区域采取缩小标题等弱化处理方式,降低了通常优势区域在读者心中的重要程度;有时也将弱势区域采取加大标题等强化处理方式,增强弱势区域新闻在读者心中的地位,来创造一种“小头条”与“假头条”的版面编排方式。这种情况,通常是将一些涉及重要人物,重要机构的新闻或价值够不条,却又值得引起注意的新闻,采取这种小头条的形式来处理。
分栏体制:营销时代我国在分栏体制上:对开基本栏大多采用八栏制,四开基本栏多采用七栏制。分栏是为了尽量减少由于文字长度过长而造成读者阅读时的不便,同时也是为了增加版面变化,使版面活泼生动。另外,栏与栏之间形成的空白,打破了版面的单调,使版面清爽明朗。在版面文字排列上,多以基本栏为单位,有时大量地运用变栏,如将基本栏成倍合并后的长栏和将基本栏非成倍合并成的破栏。变栏不但可以起到强化版面、吸引读者注意的作用,而且还可以增加版面编排布局上的生动性,美化版面。
标题设计:营销时代我国头版在标题设计上,一般头条会采取主题+辅题或引题+主题这两种形式,并且字体设计比其它字体要大,要浓。有时还利用引题、主题和辅题间字体字号、底纹颜色的变化来显示差异,体现头条的庄重感。如《温州都市报》有时将头版重要的引题和主题的底纹以不同的颜色加以设置,通常还会将这两行标题设置成不同大小的字体或是不同颜色的字体形式。
图片安排:头版上的图片是营销时代我国版面设计的一大亮点。一般的头版都会安排至少一幅图片来增加版面的生动感。图片的穿插编排不仅可以给一个版面着色,也可以使新闻信息借图片的直观效果来表达。当多幅新闻图片大小相间,横竖相配时,有采用对角线形式,也有采用黄金分割形式或重叠式。如《晶报》头版都有一幅大图片,既简洁又可以舒展过多的文字造成的阅读疲劳。头版在新闻照片的选登上有时会采取放大刊登的形式,使照片中的形象得以充分的展示,增强照片的可读性,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头版有时还以新闻照片作头条,适应读图时代报业竞争的需要。所以,新闻照片是头版的亮点,具有新闻性、真实性、知识性、价值性、愉悦性的特点。
重要:头版上的重要一般都采用加框的形式,如《温州都市报》2004年3月24日头版上为显示某一会议的重要性,采用整篇加红线框的形式,把印刷部分的版心与非印刷部分的边白隔开,而且标题字体也被设计成红色加以突出,使读者一目了然。
色彩:色彩是营销时代我国头版以及其它各版版面语言的又一形式。头版在色彩上的布局一般是通过字体颜色的变化、空白的运用、彩色图片的穿插以及版块底纹的变化来表现。字体颜色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报名和各条新闻标题字体颜色的变化;空白的运用是适当地在图片四周、标题四周留白,从而使图片、标题分外突出。国内财经类中,如《经济观察报》、《21世纪经济报道》的版面都大幅运用了留白技巧,将标题与文章之间、文章与文章之间都留有适当的,文章与文章之间不加框,不用花边,这正是在营销市场上吸引读者购买,提升销售量的又一版面设计方式。
版面设计:营销时代的头版多采用模块式版面设计,即用较浓重的线条把比较整齐地分割成若干条,尽量减少穿插交错、破栏的方法,形成一块块的版块,既可以帮助读者梳理信息,又提高了阅读速度。模块式版面设计便于集合,打破传统的破题、断题现象,也便于替某块底纹上色,同时也了新闻照片的冲击力。
因此可以说,头版是一份形象的第一视觉要素,也是营销时代我国突显本报特色的载体之一。设计一个简洁、明快、醒目、信息量丰富的头版版面,关系着一家在营销时代的竞争优势。
①从文字排列方式来看:主要是采用横排形式,弃用了传统的竖排式和横竖兼排式造成的阅读上的不便。
②从版面结构形式来看:营销时代头版多数采用非规则对称式编排。即:整个版面讲求整体对称,既不拘泥于规则对称式的左右严格对称,也不局限于齐列式的各篇的标题大小、题文关系以及图片、线条的运用均相同或相似,而是讲求版面四周或上下对称。头版有时还会以非规则对称式中的对角对称式与上下对称式出现,例如新闻图片的编排。有时为了安排的需要也会采用上下对称式版面,如将上半版、下半版均放通栏标题,或上半版放通栏标题,下半版辟专栏等形式。
③从版面构图形状来划分:营销时代我国头版都采用了模块式结构,弃用了传统的交叉式版面各由于弯曲交叉所带来的阅读的不便。即将每块文字做成规则的正方形、长方形或简单的多边形,并配有醒目的线框,讲究块状错落。版面简洁、整齐、清晰,便于读者快捷的获取信息,并且易于设计排版以及抽调,体现了人性化阅读的需要。这种模块相当于集纳专栏的性质,已被营销时代的广泛采用。
④从内容编排的不同特征来看:营销时代我国头版一般都是综合式版面,将当期各条重要或有价值的新闻信息以导读或刊登前半部分的文章的形式集纳于头版上,讲求版面内容的丰富和吸引力,来吸引读者的眼球。
①黄金分割式。即:整体与较大部分之比等于较大部分与较小部分之比。一般都用在安排图片上,尤其是遇到组照时。例如有四幅相关联的图片,通常是在最大的方形内安排最大最重要的图片,然后依次安排其余三幅图片,最后在多余的空间内安排图片标题与说字。但是有时版面是在整版中安排一幅图片置于版面中心以增亮色或是将两三幅图片分别安排在各角落。黄金分割比较符合阅读者的视觉赏析,亦可以美化版面。
②十字非均衡分割。它是将一条垂直线与一条水平线相交,将版面分割成四个大小不相等的部分。当垂直线偏向右侧时,版面较大面积的部分有一种向较小部分挤压的运动趋势。这时,读者的视线一般会向较小的部分集中,因而在较小部分安排更容易引起读者的注意。例如:一张八栏的,如果垂直线将版面纵切成左三栏、右五栏或左五栏、右三栏的两大部分,版面看起来颇为美观大方,很容易造成一种奔放、豪迈的气势。对于水平线上,版面亦可造成一种大面积空白向小面积空白挤压的运动趋势。当偏向版面上方时,整个版面有一种升腾的美感;相反,则有一种下沉的感觉。《成都商报》就经常将版心分成两部分,下半部分的二分之一安排广告之类的信息,右侧一栏安排导读的形式。所以,十字非均衡分割是一种较有现代感的版面分割形式。
3、营销时代我国头版的版面设计醒目:它包括标题醒目:重要通常是标题字号增大,改变标题字体颜色;采用引题+主题和主题+辅题的形式或放通栏标题。其次是照片醒目:照片的选用不仅可以有效地表达新闻信息,而且可以增强头版亮点的功能。再者是框线醒目:主要是为了突出某一的重要性,有时还会给框线上色,它既可以与周围其它阻隔,又可以在版面结构中起支撑、和定势的作用。最后是纸张醒目:如《经济观察报》选用橙色纸张印刷,用纸张色彩来述说的品位。又如《都市快报》创办伊始就推出了我国第一张“瘦型”,这是一张比普通四开窄0.5厘米,长3厘米的窄报,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醒目”的一种表现形式。
4、营销时代我国头版的版面设计单纯:它包括:用色单纯:头版颜色不施五颜六色;线条单纯:头版一般都采用粗细不同的两种直线形式;字体单纯:头版一般只采用一两种字体,避免过多的字体造成版面平衡的。所以,营销时代我国头版追求的是通过单纯的版面形式来表现丰富的内容。如《青年报》的版面有力量之韵;《羊城晚报》的版面有流动之韵。
5、营销时代我国头版厚题薄文:营销时代头版为了在有限的空间内集纳更多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大都以厚题薄文的形式来设计,标题样式通常采用标题完全盖住正文的形式,使读者一接触标题即便得知本期的主要新闻信息,节约了阅报的代价。
6、营销时代我国头版图文并茂:好的图片可以美化版面,提高版面质量,易于阅读、思考。有些在追求图文并茂的效果时,冠以幽默、含蓄的栏目名称,画面的主题和内涵,引发读者极大的兴趣和热情。现在每份的各版尤其是头版几乎都有图片安排,而且都配彩照增加版面亮色,在图片和标题的四周留有适当的空白,形成比例适中的视觉赏析美。如《重庆晚报》每天头版至少安排一幅新闻图片,而且图片的大都在头版的中心或偏于中心的。
7、营销时代我国头版注重信息:设计一条好的导读可以大大提升新闻信息的价值性,可以节省头版新闻信息的空间占有量,还可以帮助读者加快了解新闻信息。一般头版导读会以文字或文字加图片的形式出现,如《钱江晚报》在报头下面用了四个图文框,采取照片加标题的形式,告诉读者本期最有价值的新闻是什么。导读已成为在市场竞争中吸引读者购买的重要因素。
⑴分栏数减少。以基本栏为主,增加变栏,如《广州日报》头版日常版的基本栏减至五栏或六栏,整版常在四栏的基础上略作变化。
⑵栏与栏的空字将发生变化。传统的空字为一个字,如《广州日报》头版及其它各版已变为两个字,少数版面还有三个字。
⑸头版的设计将出现两种形式。一种是采取类似于三列分割式的形式,以列安排,以分栏为主,有时一栏通底,往往中间一列较宽,两边较窄的形式。如《温州都市报》头版的左侧一列通常是安排短消息,中间较宽的经过变栏后的宽列则安排主题报道和新闻图片,右侧一列安排导读的形式。另一种形式是:借鉴电子版新闻和封面的做法,头版向封面化版面设计转变,即头版全部采用文字导读或文字加照片的导读的形式,通过导读字体、字体颜色和大小的变化形成综合式的导读版的形式,造成视觉冲击,让读者通过看头版即便知道该期的重要新闻信息。这种形式大多运用于都市类晚报类的中;而党报类的则会除头版头条以全文刊登的形式外,其它也将以导读的形式设计。封面化版式设计将成为在营销时代打开营销市场的一种设计手段。
⑹营销时代我国头版在未来发展中有可能将工业设计概念融入版面设计中,即把当作工业产品来设计和包装。新创刊或新改版的将企业(产品)形象识别系统导入版面设计之中,《成都商报》是比较早地尝试这一举措的,它在改版时就推出了新的报徽,以简单的文字概括出的运作。
所以,未来版面的竞争,已经不是一次重大新闻报道、一个版面编排和创意的局部竞争,而是设计定位、设计系统、设计规范和设计管理的整体竞争。
《大公报》创刊于一九○二年六月十七日,是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一家,是中国中的老寿星。(已经超过《申报》和《字林西报》)。
《大公报》以「忘我之为大」的「大」字,和「之为公」的「公」字作为报名,这是一个响当当的报名。在旧中国,《大公报》曾经出过天津、上海、武汉、重庆、桂林、等六个版,日总发行量接近二十万份,这在当时,是一个空前的数字。
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唯一的一名长驻欧洲的中国的战地记者,就是《大公报》的萧乾,第一个派记者(范长江)深入边区,发表系列通讯,向全国报道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各方面情况的,也是《大公报》。
现在还在出版的《大公报》版,创刊于一九三八年八月十三日,复刊于一九四八年三月十五日,一直是地区著名的爱国进步,曾被推崇为「之领导」。
中国于1921年?月在上海建立。一年后,中央接受了国际代表马林的,决定出版《向导》周报。《向导》于1922年9月13日在上海创刊,是中央第一张正式机关报。第一任主编蔡和森。1927年“四·一二”和“七·一五”后,中国转入地下,《向导》报停刊。1931年12月11日,在江西瑞金又创办了《红色中华》报,先后参加领导和编务工作的有周以栗、王观澜、、瞿秋白等,《红色中华》报发行量最高时每期达4万份。1934年长征开始后停刊。
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两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重新合作。《新华日报》作为在区唯一公开出版的机关报,于1938年1月11日在武汉创刊,后迁往重庆。兼任《新华日报》董事长,潘汉年任社长,总编辑华岗,总经理熊瑾玎。《新华日报》主旨主要是宜传抗日。
与此同时,在陕甘宁边区也创办了许多,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解放日报》。创刊于1941年5月16日,社址在延安东北的凉山上,是在根据地创办的第一张大型机关报。第一任社长是博古,首任总编是杨松。为《解放日报》题写了报头,并撰写了发刊词,明确指出该报的旨是宣传中国的线。
解放战争初期,晋冀鲁豫中央局机关报《》也于1946年5月15日在创刊。1948年《》与《晋察冀日报》合并为《》,属中央华北局机关报。1949年8月,《》改为中央机关报,社长由兼任,总编为邓拓。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十月初九云贵贵督署办的《滇南钞报》是云南出版最早的,用本地土纸单面直排铅印,开张比现代4开略小,每期4页,每页有中缝分隔,可以折叠成像八开的标志,是我国早期的典型书册式版面,由督署官报局编辑,发行到各府、厅、州、县。主要刊登谕旨,督署、巡抚衙门的奏折及其相关文书,本省要事杂抄,摘登《时报》、《申报》、《字林西报》、《四川官报》等外地报刊和新闻、新知识。该报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三月停刊后,督署又先后出版《云南官报》、《云南官报》。宣统年至三年(1909~1911年)间,党人和进步的知识,办有《云南日报》、《滇南公报》、《国民话报》、《云南旬报》等。
1911年10月30日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辛亥云南重九起义,了清在云南的,建立云南都督府,《滇南公报》继续出版,到1912年11月停刊,其余均终止出版。云南都督府创办《大汉滇报》,不久为《云南政报》所代替。护国运动期间,云南都督府于1916年1月10日创办的《义声报》,一直出版到1939年8月。这一时期,政党的也相继出现,如《云南日报》、《云南民报》(后改为《滇南民报》)、《华南新报》(后改为《新云南报》)、《天南新报》、《滇报》等。这一时期又出现了一些新的民办,如《振华日报》及1914年后创办的《崇实报》、《滇声报》、《国民日报》、《觉报》、《中华民报》、《中华新报》(昆明版)、《中华日报》、《大声日报》、《救国日刊》等。
随着“五四”反帝以及新文化、新思想的影响,云南各种纷纷面世。据不完全统计,1919~1925年间,省城昆明先后出现52种。除《义声报》、《滇声报》等外,又新办了《爱国日报》、《滇潮》周刊、《革新》周刊、《民觉日报》、《民治日报》、《均报》、《金碧日刊》、《复旦日报》等;还有一些办报时间很短的,如《新民报》、《兴文报》、《民生报》、《云南午报》、《振亚日报》、《云南新闻》、《滇线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公开后,龙云接管云南,云南报业随之进入低谷。1927~1930年间,虽然新办了《云南日报》、《云南晚报》、《民生报》、《云南新报》、《新商报》等几家,但依然受到种种,有的被停刊,有的出版不正常停刊,到30年代初期只剩下10多家。1930年5月,云南省党部创办《云南日报》。1935年5月4日,云南省创办《云南日报》。到抗日战争前夕,许多相继停刊,仅留下《义声报》等几家。
抗日战争期间,云南报业又活跃起来。内地有部分迁至昆明出版,本地也新办一批,有的专县也办起。据不完全统计,这期间云南先后出现68种,其中影响较大的有15种。除原有外,有由南京迁来的《朝报》,天津迁来的《益世报》等,还有在昆明复刊的中央机关报《中央日报》(昆明版)、由泰国华侨创办的《侨光报》。当地新办的有由云南地方人士创办的商业《报》,第五军创办的《报》,著名历史学家吴晗任总编辑的《文化周报》,以及《西南周报》、《昆明周报》、《生活导报》、《中南报》、《真报》、《论坛周刊》、《商友》、《中国工商导报》等。各地办的有昭通的《滇东日报》和《云南日报》昭通版、个旧的《曙光日报》、丽江县的《丽江周孤》、大理的《滇西日报》、腾冲县的《腾冲日报》、保山县的《保山日报》等。
抗日战争胜利后,有的内迁原地,有的停刊。原有如《云南日报》(该报停刊后另出《平民日报》)、《报》(改名《和平日报》)、《云南日报》(改名《日报》)、《报》、《朝报》、《中央日报》等继续出版;新办的有《复兴晚报》、《大观晚报》、《中心时报》、《昆明新报》、《龙门周刊》以及复刊和《观察报》和各专县办的,总数有增无减。
解放战争时期,云南省工委、滇桂黔边区委员会领导所属地(市)委、学校党组织和滇桂黔边区纵队各支队先后创办了《战斗报》、《盘江报》等20多种。
在1948~1949年间,大肆报业,特别是1949年经过所谓“九·九”整肃,大批报人,被封,昆明地区只有《平民日报》、《中央日报》继续出版。1949年12月9日云南和平解放后,《报》复刊。
(一)中国最早的──唐朝的官报中国古代的起始于唐朝。最先问世的是唐朝发行的官报(内容是宫庭动态,读者是首都)。“开杂报”出版于唐玄开年间,是已知的最早的一份官报。唐人孙樵所写的《读开杂报》一文,是关于这份古代官报的最早的记载。英国伦敦图书馆收藏的“敦煌邸报”(内容是通报归义军节度使的使臣到朝廷索要符节的经过情节),发行于唐僖光启三年(公887年),1900年在敦煌莫高窟被发现,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也是世界现存的古老的。
封建官报在宋朝有了较大的发展,当时称为“邸报”、“朝报”、“邸钞”、“进奏院状”、“状报”,“邸报”是其中最流行的称呼。“邸报”的发行机构是各地派驻首都的进奏院。“邸报”的发行制度:门下省编定,给事中判报,通过进奏院的各地进奏官“报行天下”。“邸报”的内容主要是的诏书命令,的起居言行,封府的、公报,有关任免赏罚的消息和大臣的章奏文报(重大军情)。“邸报”的新闻发布工作受到封府派的严密控制。宋朝的新闻检查制度:“定本”制度。(新闻检查制度。公999年。为控制新闻发布,进奏院要把编好的样本送枢密院审查,通过的样本叫“定本”)宋朝的“邸报”大部分是手抄的,其中的小部分可能使用雕板印刷。
“”起始于北宋末年,流行于南宋,被当时的读者隐称为“新闻”,是一种非的。“”的内容以“邸报”所不载的大臣章奏和任免消息为主,也发表过一些要求抵御金兵入侵的议论。“”的发行人是一部分进奏官,中央部门的中下级官员和书肆的主人。它的出版,受到当时的。
明朝的官报由通政司负责传发,清朝的官报由通政司和提塘官负责传发,官报的内容经常受到和大臣的控制。清朝末年,通过官书局等单位,创办了一批近代化的官报,其中主要的有《官书局报》、《官报》等。16世纪中叶以后,明朝允许民间自设报房,在封府的监督下,编选一部分从内阁有关部门抄来的一部分邸报的公开发售,这一类报房大多设在。它们所发行的,通称“京报”(有时也混称“邸报”。报房在京城,又从京城向发。内容由谕旨,朝廷政事,的奏折三部分组成)。报房出版的“京报”有报头。崇祯十一年(公1638年)以后,普遍使用活字印刷(明末邸报的活字印刷是我国新闻技术一大进步)。出版和派送京报,从明朝中叶起,成为一项公开的职业。明末的“京报”曾经刊载过社会新闻。但在的严密控制下,清朝的大部分“京报”只能刊载一些允许发布的文件和消息。清朝入关后,的报房曾经达到十家以上,它们所出的仍称“京报”。内容与明朝后期的“京报”相近。
的亚琛报刊博物馆收藏着一张1859年7月4日纽约出版的《星座报》。它长120厘米、宽90厘米,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
法国南部艾克斯·普多旺斯出版的《狂热牌迷日报》,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该报编辑部只有3平方米,办报人是莫里斯·普留,他集编辑、校对、送报于一身,版面只有明信片大小。
1965年10月17日出版的《纽约日报》,共有964版,总重量为3.4千克。既是世界上版面最多的,又是世界上分量最重的。
16世纪中叶,是人类历史上航海大发现的时代。地中海是当时世界文明的中心,意大利作为文艺复兴的起源地,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文化基础,在地中海北岸的威尼斯城颇为流行的威尼斯(Venice Gazette)在的发展里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大利威尼斯城当时居地中海贸易中心,与地中海沿岸诸港及商业都市联络频繁,成为集中世界各地新闻的都市。在这所城市里有个叫 Manant的组织者,收集有关法庭、城市动态以及贸易信息等新闻,专为王公贵族以及商人发行这个 Gazette 的手抄新闻,在当时非常流行,这就是 Venice Gazette。后来Venice Gazette 改用手抄为印刷,加大了发行力度,被后人称为《威尼斯公报》。
Gazette( 格塞塔 ) 本意是一枚威尼斯硬币,一个 Gazette 买一份,所以人们就称威尼斯为 Venice Gazette , 以至于这个词后来成为西欧“”的代名词。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具备现在印刷三大性质的。同时,由于威尼斯是当时世界上最为著名的海港之一,来往于此的四方过客众多,Venice Gazette 随着这些往来的商贾、水手、游客、教士被更大面积的在欧亚非进行,影响了各个地方业的发展。从某中意义上说:Venice Gazette 是现在的鼻祖。 自人谷登堡使用熔化的混合金属铸造铅字,随后他又发明了脂肪性的印刷油墨和印刷机,实现了印刷术的机械化。的发展也随之迎来了春天。
的发展:自意大利,沿欧洲西海岸北上:北非、利比利亚、英法、神 圣罗马、维京……很短的时间内,在欧洲取得了流行。并且在其后的几百年时间里,伴随着殖民者的军舰游弋了世界。 中国的《邸报》是世界最古老的。但中国现在意义上的却是舶来品。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诸多机构出于方便传教的目的,在中国建立报馆,发行报印贸通商情2006.363期最终版d45 2006.4.17 9:31:19 AM 纸。但当时的多为教性质的。并无太多新闻性质。直到19世纪末,中国、民办的才逐渐多了起来。
1895年,即光绪二十一年,著名的维新变法派康有为、梁启超在创办强学会,并出版《中外纪闻》(又名《万国公报》),这是早期的中国人所办中影响力较大的。当时仅就已经有几十种各类,日印量过千的规模。
1900年后, 随着的陆续创办, 出现了六大报房, 字号是: 聚兴, 聚恒, 合成, 信义, 集文。这些报房控制着京城各报业的发行权, 这是我国最早的一批报房。各报房都雇有报夫,一律穿蓝布长衫,肩上搭一条蓝布长袋,内装日报,健步如飞,分送各衙门、官员府第、大商号、钱庄等订户。
1911年各在琉璃厂南柳巷永兴寺, 联合开办了一个报刊发行处, 负责各类的销售发行,这应该是中国最早的一个民间报刊发行及物流机构。 由于联合报刊发行处的建立,在北洋时期,的报业中心也随发行处而集中在了南城菜市口附近,《报》、《觉报》、《晨钟报》、《中国公报》等百余种的聚集,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规模产业。 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是中国报业的鼎盛时期,仅就有报馆一百多家,发行三百多种。也一时间正处于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时期,思想,人文通过大大小小的被人们深入理解,渐入。其中主义的思想也在这一时期得以,其中功不可没。《新青年》、《国民》、《每周评论》、《京报》、《新生活》等报刊为中国的点燃了最初的星火。《晨报》每期的发行量更是创记录的达到了一万份。
今天,中国的报业发展已经不仅仅用迅猛就可以形容。据权威机构测定,每天的印刷量超过了700万份。平均不到两个人就拥有一份。以最为著名的《晚报》为例,其每日都有百万份的定额。2005年,全国拥有近2000种,年用纸量也超过了三百万吨,这一数字达到了世界之最。2000年以前起源于中国,2000以后,中国是世界第一大国。
《教科学箴言报》(The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是美国面向全国的颇有影响的四开日报。1908年11月由科学教创始人玛丽·贝克·埃迪夫人(Mrs.Mary Baker Eddy)在美国的州的波士顿创刊,由教科学出版社出版,报名便由此而来。它虽与教团体有关,而且报名上有教字样,但并不是纯教性的,而是一份面向的一般性,自称是国际性的(international news)。
它虽然是一张略带教性质的,却很少直接宣讲教义,而是通过对各种事件的正面报道来和人们。它一般不刊登与等诲淫诲盗之类的报道,有时即使发表一些犯罪和性新闻,也回避细节描写,着重分析事件产生的前因后果。它以善于强调报道国内国际重大事件,并对其进行见解独到的述评和分析而著称于报界,受到的推崇。现分国内版和国际版两种,每天24至28版。国内版每周出版五天(星期一至星期五),在波士顿等城市出版;国际版以同名周报的形式在英国伦敦出版,以刊载国际新闻和评论为主。然而这样一份比较严肃正派的,发行量却一直在20万份上下波动。
该报刊登的新闻、评论和短小精悍,所报道的内容及题材也很广,辟有文学、艺术、文化、科学、教育、生活等方面的特稿专栏,在国际新闻报道方面尤负盛名。它还是解释性报道手法的重要者和实践者,对一些国际问题(包括中国问题)的分析都比较客观、,为此这份不仅受到美国中上层知识的欢迎,而且还为美国、部门以及海外研究国际问题的人士所广泛重视。
与其他美国明显不同的是《教科学箴言报》在刊登广告方面有三个特点。一是它登广告比例大大低于其他各个大报,每天刊登的篇幅仅占整个版面的25%,而一般的广告约占70%的版面;二是对广告的内容颇严,一般不接受烟、酒、专利药品、咖啡等广告,有时甚至连像旅馆、疗养所、旅游、墓地等广告也在拒登之列;三是拥有较多的国外广告,这主要是由于该报在国外读者中有较高的声誉和广泛的影响,因而一些外国客商乐于在该报刊登广告,旨在扩大产品的国际销。
早在距今2000年前,中国就出现过类似的文书抄本。它是当时的用以抄发谕旨和臣僚奏议等文件及有关情况的刊物,称为《邸报》。它具有报刊的某些特点。可认为是最早形式的 “公报”。原藏于敦煌莫高窟的唐代《进奏院状》,是中国已知的最早的一份手抄邸报,距今已有1000多年了。使用印刷术印报大约出现在1450年的欧洲。报道哥伦布发现新经历的出现在1493年,是罗马当时印制的第一份。当时的并非天天出版,只是在有新的消息时才临时刊印。
1609年,索恩在出版了《艾维苏事务报》,每周出版一次,这是世界上最早定期出版的。不久,便在欧洲流行起来,消息报道的来源一般都依赖于联系广泛的商人。
日报首次发行于1650年,是人蒂莫特里茨出版的。虽然只发行了3个月左右,但却是世界上第一份日报。
指以刊载新闻和新闻评论为主,通常散页印刷,不装订、没有封面的纸质出版物。有固定名称,面向,定期、连续发行。现在多数每日出版一次或数次,也有每周出版几次或每周出版一次的。这种意义上的只出现在现代社会,古代社会的“”或不是纸质的,或不是印刷的,或非定期、连续发行,一定意义上也不是面向的。
现代的直接起源是15世纪开始出现的印刷新闻纸(单张单条的新闻)。一般把1615年创刊的《法兰克福新闻》视为第一张“真正的”,因为该报有固定名称、每周定期出版一次、每张纸上印有数条而不是单条新闻(但是该报是单面印刷)。“”的英文一词(News)最早出现于1665年英国第一家《公报》上。1650年在莱比锡出现最早的日报《新到新闻》,但是日报成为的主角,是在18世纪以后。日报的普及,标志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新闻业得以成熟,因为日报的连续出版,对信息的采集和发送、印刷技术、新闻人员的素质和管理人员的水平,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初期的和是混同的,有新闻,也有各种杂文和文学作品,简单地装订成册。对于这个时期的和,通常笼统地称“报刊”,英国、法国、中国早期的“报刊”概念,便是在这个意义上使用的。英国和法国从18世纪起,与开始明显地分离,中国在本土出现现代“报刊”后约二十年,和的分野得到明确。
可以作为商品,也可以作为斗争的宣传品。历史上,发达国家的大多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官报时期、党报时期和商业时期。在官报时期,对于封建来说.主要是斗争的宣传品,但对于特许经营的出版商来说,它是一种通过出售而获利的商品。党报时期,相当多的从属于各个政党或派别,为各自的利益作宣传,但也存在较大的有明显倾向的商业性。19世纪中叶,美国、英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多数,每份的价格便宜到只是本国货币的最小单位(美分、便士)。当面向下层之时,它们开始最大限度地争取,以赢利为主要目的。于是,党报时期结束,进入了商业时期。
为了最大限度地扩大发行量,除了刊登新闻和强化新闻的平民化外,越来越多地增加了娱乐方面的内容。在与电子媒介的竞争中,新闻的深度报道得到更大的重视。
大众化逐渐在总体中占据了很大的份额,但是,以中上层为读者对象的所谓“高级”也逐渐稳定下来,于是形成大众化、“高级”各自的空间。前者发行量巨大,获利较多,后者发行量有限,但在影响和赢得声誉方面占据主导地位。这种情形较为明显的国家,例如英国、;而另一些国家,这种分野并不很清晰,例如美国、法国、日本。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