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民俗 > 正文

笔会

类别:人文民俗 日期:2019-3-9 14:43:38 人气: 来源:

  首先,我要感谢谭其骧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它帮助我在读古籍时有明朗的时空感,对中国版图的形成和沿革,对历史人物的活动,对古代战争的发生和结束等等,有了更形象的了解,加深了对原著的理解。不看地图前,我读古籍,凡遇到古地名和古战场的,只能读注释,从字到字,理解是平面的,不少地名似曾相识,又糊里糊涂。是历史地图,给我插上了阅读古籍的翅膀。

  研究历史地理,编绘历史地图,在顾颉刚和谭其骧先生的时代,有一个很大的历史背景和研究学问的动力,是“九一八事变”对爱国的中国知识的刺激。《禹贡》作学术抗战,就是要向入侵者宣示:我们老祖留下的领土不能丢!一份,每天都在讨论、研究广袤富饶的中国历史地理,时时警示国人:失地必收,抗战必胜。所以,我以历史地理学门外汉的身份认为,中国的历史地理学,除了国土规划、边界划分、军事设施等的实用价值外,从开始就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过去,全国各地教育部门编写的乡土教材,也有历史、人文地理的内容,目的还是爱家乡、爱祖国。自然地理,是科学家的研究对象,它是客观存在;经济地理,是部门经济学家对物产的研究,它是个相对的变量;历史地理是人类活动的、分朝代、年代记录的社会存在,是真实的;人文地理,如果包括传说的话,是附丽于历史地理的文化创造。有些现象,自然、历史、人文地理是融合在一起的。比如,秦始皇登泰山封禅,是历史事件,从历史地理学能找到解释。封禅仪式、泰山石刻,却可以从人文地理说明。老一辈学者,差不多都受的是通识教育,在知识结构上,并不太单一,专业的辐射,多点触及,并不严格划分畛域。顾颉刚先生熟悉、文学、戏剧,但他的专业是历史。

  张教授谈到的几个问题中,有一个是城市化快速进程中的历史感缺失,特别提及“城中村”。这个问题,我做过调研,略有点发言权。在我参加的一次座谈会上,一位长期在农业部门工作的老同志忧虑:城市扩展、集体土地变商业用地有没有边界啊?此事说来话长,从已经成为现实的城市新貌看,除了《文物保》的少量历史、人文地理还隐约存在外,快速城市化的进程就是“除旧布新”的。前些年,“土地财政”的刚性需求,已把所有的什么“学”都推在一边了。张教授还谈到人文地理和文学的关系,现在有些报刊的栏目就叫“人文地理”。我想,能不能这样说,凡是为“文”的“人”,都栖息在一定的“地理”空间,自然形成或主观提倡产生不同的流派。明清之际的散文,有派、竟陵派、桐城派等不同的文学流派。时期,有所谓“海派”、“京派”说。在现代文学领域,以赵树理为代表的“山药蛋派”,以孙犁为代表的“荷花淀派”,明显是镶嵌在历史地理上的人文地理。“荷花淀”已成为白洋淀景区的一个景点,更属于人文地理,因为“荷花淀”是作家的创造,并不是白洋淀的历史地名。

  坐车在高速上跑,一上总看见咖啡色的旅游景点牌。这些颜色的牌子不断地在增加,几乎每个出口都有几处名胜。其实,真实的目的无非是搞旅游,发展经济。这样,老的传说,新编的传说,就在自然地理上制造人文地理,了真的自然,吹起虚假的“人文”,“古史辨派”的前辈早已推倒的偶像,如今在发展经济,文化,大搞旅游的口号鼓舞下,又纷纷被扶起来了,而且巨高巨大。全国政协曾召开会议,反对以“人文”、“历史”的名义自然、历史、人文地理。脖子上有痣代表什么还有个别地方的考古发掘项目,其作业模式是:地方出钱,专业单位出人,作协会员出书,总想挖出个惊天动地的“大发现”,开发旅游产品,发展地方经济。

  唉,人文地理、历史地理,我这个门外汉啰啰嗦嗦说了许多,不成条理,我的目的,只是向专家求教,并说出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知与惑,喜与忧。

  

关键词:人文地理官网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赞助合作: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波士顿旅行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