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4月19日,第二届苏州文化创意设计产业交易博览会盛大开幕,文化遗产成为议题之一,而苏州古城的做法,成为国内外专家关注的焦点。”正是兼顾民生,广大老百姓从中受了益,苏州的各项古城工程均入选了当年度的“苏州十大工程”。
4月19日,第二届苏州文化创意设计产业交易博览会盛大开幕,文化遗产成为议题之一,而苏州古城的做法,成为国内外专家关注的焦点。
“古城是苏州‘一核四城’城市格局的核心地区,是影响城市长久发展的战略资源。”省委常委、苏州市委蒋宏坤说,传承文化、古城是历史赋予苏州的重要,一定要以不惧困难的勇气、兼顾民生的导向、不断创新的智慧,让古城不留遗憾、不群众的。
古城,迎难而上“啃硬骨头”
这些天,只要天气好,张仁英老伯就会到苏州古城边的南环新村走走。看着一幢幢崭新的高楼,他憧憬着两个月后拿到新房的场面:“这几十年,我一直盼着住新房啊!现在,帮我实现了这个愿望!”
“南环新村,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了!如果没有强大的决心,根本办不到。”南环工程指挥部副总指挥颜维强介绍,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南环新村,是苏州城区规模最大、建造年代最早的老新村之一。2010年,苏州决定彻底解决危房隐患,拆除重建且居民全部原址回迁,工程总投资20多亿元。如今,工程已进入外立面粉刷阶段,小区绿化和景观工程也在推进之中,像张仁英这样的,4000多户老南环新村居民在6月底就可以拿到新房的钥匙。
建设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的文化旅游城市,是苏州“三区三城”的发展定位之一。蒋宏坤说,历届苏州市委市都非常重视古城,随着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历史欠账也不断出来。“我们必须发扬‘敢啃硬骨头’的,迎难而上,才能让古城不留遗憾。”
“啃骨头”,每一项工程都是一场硬仗。2011年,苏州启动“改厕”工程,目标是3年内让老城区最后2万多户居民彻底甩掉马桶,整个工程全部完工预计要花20亿元。2012年5月,又拿出3亿多元整治110条城区河道——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苏州首次全面彻底治理河道,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投资之巨,国内罕见;7月,苏州环古城河、京杭大运河苏州段和胥江“两河一江”综合整治工程启动,仅姑苏区就要搬迁3000多户居民、160多家企业;11月,集中开展“乱停乱放、非法营运、小区、违法建设”为重点的“四大整治”,又是大手笔投入。
新一轮行政区划调整,加速了古城进程。今年1月,新成立的姑苏区特地请来阮仪三、周干峙、朱光亚等古城专家,研讨第三轮苏州古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这一轮规划,要解决古城中涌现的新问题。三区合并之前,这几乎不可能。”苏州市委副、姑苏区委陈振一说,苏州古城核心区域只有14.2平方公里,原先分为平江、沧浪、金阊3个区,与建设难以步调一致,而如今,三区并成姑苏区,并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区,一切就都顺了。
古城,百姓需求是“第一导向”
不久前,朱雪龙一家搬进了白洋湾街道和泰家园12幢的新家。三室一厅的新居里,地砖光滑锃亮,整体式橱柜干净整洁,还有干湿分离的卫生间,夫妻俩开心极了。“小区没话说!边上就是公园,往东能看到虎丘塔,物业费每平方米只要5毛钱,我们这样的低保户还是免缴的。”老朱原来住在虎西新村,一家4口挤在60多平方米的小房子里,从未奢想过能改善居住。2010年虎丘地区综合启动,朱雪龙家属于首期启动区,根据政策,能住上105平方米新房子。他和邻居都说,“综合是大好事,我们双手赞成!”
对苏州来说,古城本质上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古城传承着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也是几十万市民的栖身之所,而综合,就是把现代文明引进到那些曾被遗忘的角落,它当然赢得百姓喝彩。
“等到10月份你们再来看,一期工程包括唐寅文化区、泰伯庙、西街文化区,就全部完工了。”站在修缮一新的唐寅祠里,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整治工程指挥部工作人员张凌介绍,为了让百姓满意,仅方案就修改了8次,还选出200名机关干部参与到动迁工程的群众工作中,释疑解惑之外,帮着居民看房、选房,“这样做,是为了在中‘植入’,也为工作的顺利开展铺平道。我们一年多就完成了1500多户居民动迁工作。”
正是兼顾民生,广大老百姓从中受了益,苏州的各项古城工程均入选了当年度的“苏州十大工程”。
“老城,不能以发展、居民的生活质量为代价。”苏州古城专家徐刚毅说,建设和工作如果忽视,就无法有效调动参与决策、参与管理,而苏州工程充分听取,便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基础。
古城,打开“对话世界一扇窗”
“推广苏州文化,我。”几天前,著名旅德艺术家王小慧欣然应邀,为即将开幕的苏州创博会主持一场关于文化的圆桌会议,并负责邀请国际嘉宾。
自2011年她的个人艺术中心落户平江上的丁宅之后,王小慧便与苏州文化结下深厚情缘。“这样一个老宅子,市值过亿,苏州没有把它简单推向市场,却把它交给了我们,说明苏州人对文化是真重视。”王小慧说,她要把艺术中心布置成一个跨摄影、雕塑、新艺术等多领域的艺术展示平台,打造成为苏州与世界交流的一个文化窗口。
“仅修一个丁宅,就花了2500万元。今年,我们准备在首批修缮12处古宅的基础上,再启动第二批40处老宅修缮工程。”两年前,苏州专门成立了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负责苏州古建老宅的利用。集团董事长王金兴说,“下大力气古城内的老宅,是为了和传承文化,而不是追求商业价值最大化。”
一走出苏州火车站南广场,浓烈的文化气息便扑面而来:放眼望去,范仲淹、伍子胥、白居易、顾炎武等8尊历史文化名人雕塑,错落有致;护城河中,大型浮雕石碑平江图若隐若现;气势恢宏的古城墙,让人感受着苏州的沧桑与厚重。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以传承文化为核心的古城,打开了苏州与世界对话的窗口。”平江历史街区整治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黄彪说,从一个江南文化名城,发展成为今天举世闻名的工业大市,苏州给人的第一印象,始终是那些小桥、流水、人家,是苏州特有的那股婉约柔美。如今,平江已经上了国际背包客手中的旅游手册,每年20多万外国游客慕名寻来,有的一住就是个把月,只为静心体验苏州的文化。
在古城内的阡陌小巷里行走,踏着千年石板,抚摸那斑驳的老墙,记者真切感受到,这座古老的城市,已经在与现代文明的融合中形成了新的文化优势,为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强大动力。(记者 高坡 李仲勋 潘朝晖)
来源:中国网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