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波士顿天气 > 正文

跑者2016心愿清单:抽签制度更规范 猝死不再来

类别:波士顿天气 日期:2019-1-12 0:58:46 人气: 来源:

  刚刚过去的元旦假期,国内举行了至少5场马拉松赛事,1月1日当天就有4场比赛分别在佛山、深圳、、开跑。国内马拉松赛事的火爆,让跑者们在畅快奔跑的同时,也更期待在新的一年能有更多的比赛的参赛体验,跑出更好的成绩。不少跑者在列出心目中最想跑的赛事日历的同时,也表达了对2016年的期许。专题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杨琳

  从2014年的51场到2015年的130多场,再到2016年预计的约200场,国内马拉松赛事的数量在翻倍增长。但随着跑步运动在国内的持续火热,各大国内马拉松赛事的参赛名额依然不消几小时便告报满,不少赛事更采取了抽签制度。

  由于现如今马拉松报名的“春运抢票”模式,由此引发的名额私下转让、重金交易等问题,则为赛事安全、保险理赔难埋下了伏笔。

  经常在国外跑马的跑者林清清指出,国内赛事应该制定一套合理的名额转让制度,“在布鲁塞尔马拉松期间,我发现有明确的转让名额程序,通过官网,中签后临时有事跑不了了跑者可以把自己的名额按原价转让给其他跑者,秩序井然。其实合理转让和顺延一年,都是很合理的资源利用。”

  1月2日的厦门马拉松,被誉为2016年“全球跑金标赛事”第一跑,来自45个国家的48624名跑者参加了今年的厦马。但赛后,不少跑者都一肚子怨气,广州女跑友“木木”就表示,“赛事服务太差了,35公里才有第一个食物补给点,还人挤人。”

  国内大部分马拉松赛事的沿途补给的确让跑者欲哭无泪。除了广马等极个别赛事的补给和私人补给相呼应,让跑者可以一想吃就吃,绝大多数赛事都是一吃难求。

  跑者“凌霄花语”吐槽道,“国内赛事30公里以前,一般是不会提供吃的,民间补给站也是寥寥无几。今年上海马拉松30公里之前,除了水,一口吃的也没有;大连马拉松更在30公里后连水都不给,工作人员还数落你,谁让你跑得慢,水被前面人喝完了。想喝水,下次跑快点!”

  “凌霄花语”国内马拉松应该向国外赛事学习,加强补给的服务,“马拉松赛的补给站很多,每2公里就有1个水站,甚至在30公里以后每5公里就有能量胶任吃任拿。毕竟大多数参赛者不是专业选手,对全马跑5个小时以上的跑者来说,半程能找到口吃的,真的是太重要了!”

  “跑步礼仪”话题其实年年都有,尿红墙、抛纸杯、起跑推搡让很多跑者在奔跑的过程中心情十分不愉快。随着参赛者的数量井维塔斯发律师函喷,跑者文明素质已经到了爆发的临界点。

  跑者“小雨鱼”表示,在国内马拉松运动日益发展的同时,还需让跑步礼仪文化跟上跑步发展的步伐,营造更好的跑步氛围。他认为细节其实更赛事组织方和参赛者的素质,“国内的马拉松都是安排特邀的专业选手站在第一排。绝大多数选手在起跑后需在人潮杀出一条来,人碰人、脚踢脚时有发生。马拉松多年来的是——第一批出发的选手是65岁以上、残障人士及成绩在前100名的选手。让老弱残者先行,沿途的观众会更容易发现他们,自然会用最热情的加油为他们助威,让他们得到应有的礼遇与尊重。这样的安排其实不难,但为什么国内的赛事做不到呢?”

  跑步成为时尚,而随之引发的马拉赛猝死案例也逐年增长。仅2014~2015年间,全国各地共举办马拉松107场,10名跑者猝死。其中,9人为20至40岁的青壮年男性。

  “猝死案例的增多,对参赛者提出了更高要求。也要求赛事组织者不断完善医疗保障、急救处置等水平,运动科学的普及更是势在必行。”身为医生的跑者“欧西”表示,“以往学校大多只教你如何进行体育锻炼,却很少教你如何避免运动。因此很多人在不了解马拉松风险以及自身状况的情况下开始跑步。现在必须承认,马拉松运动在国内存在一定的虚火,不乏盲目跟风的跑者。”他认为跑者应该不忘初心,“跑马不是为了终点冲线那一刻的荣耀,应呼吁科学训练、参赛。”

  2016即将举办的马拉松赛,你计划跑哪几场?信息时报现整理出已确定的2016年的国内主要马拉松赛事的赛历,预祝广大跑友再接再厉,跑出新成绩。由于1月份不仅已有多场马拉松开跑完毕,其他大多赛事也报名完毕,并不在此表之列。

  目前2016年广州马拉松赛的具体日期尚未公布。不过,根据去年12月办赛天气较为凉爽,又与广州车展错开了时间的成功经验,今年广马预计也会在12月举行。

  本文由海南柴油发电机组 www.hnjqc.cn整理发布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赞助合作: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波士顿旅行网 All Rights Reserved